议题一、城市与写作:我手写"我城"主持人发言
2014年05月16日   上海作家网   主持人:杨扬

主持人杨扬:

杨扬

谢谢大家。我原来主持时间是9:30—11点,现在时间已经有点推迟了。发言人有11位,每个人限定时间八分钟,在讲之前我稍微说一个开场白,刚才陈部长讲反恐跟文学省会同时举行,文学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实际这个文学的爆炸力也是非常厉害,前一段时间到新疆去,新疆当地的人员跟我讲,你知道我们看的书最多是什么?他说是文学作品,是当代作家的作品,我说读谁的作品呢?他说张承志,读他什么作品?《心灵》。文学作品对教育,心灵塑造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杨扬

第二今天选题是两个,这个题目是作协安排的。拿到这个题目时候我想,因为我们很多作家都是上海地区的。是不是我们在上海谈这个,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上海主要还是一个大城市。问题是城市怎么来写,所以有很多评论家认为当代的城市写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这个我觉得个人表示赞同。但是梳理发展的脉络的时候,从文学史角度来讲有很多说法。有些人认为上海文学写作的团体主要是市民团体,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反抗的团体,是工人阶级书写的团体,前一段时间正好南京开一个会,我碰到南京大学王民兵(音)教授,他跟我讲上海很喜欢谈工人阶级传统,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但是工人阶级传统相对应是农民传统,那么农民跟工人传统在上海文学发展当中怎么样得到体现?这是一点。

另外一个,我想陈东部长讲到,主管部门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上海的作家们很多都喜欢写一些日常的生活。主管部门就希望有一些所谓有力度的,宏大的一些题材。这些作品尽管也有,但是好象评论界也好,包括作家内部对它的评价也好。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人喜欢从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讲起;包括最近影响比较大我是讲当代,像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及金宇澄的《繁花》,我们注意到他写的都是那些小人物,而且身份都是很尴尬的。所以这个领导看了以后很恼火,我们这么大的上海,有这么出色的优秀人才在,为什么你们这个作家不都去写那些好一点的工程师?那些创造上海财富那些人?为什么都要写上海选美选出来的,而且不三不四哪些人,这个我觉得也是上海的传统。在座的包括陈思和教授提出,上海有两个传统,一个歌舞升平的软的传统;还有一个所谓革命文学的传统。

我想在座今天11位,包括参加整个会议很多的评论家跟作家,都可以参加讨论。

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提纲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09802号-1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21-540471757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