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位青年作家批评家座谈新媒体时代的写作
2014年5月17日   劳动报   作者:郭翼飞

昨天,在由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举办的第三届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34位沪上的青年作家、批评家齐聚一堂,以"在'上海'写作"为主题,分别探讨了:"城市与写作:我手写'我城'"、"写作与翻译:借镜的自我观看"和"传播与写作:新传播方式下的写作形态"三个议题。其中,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进行文学创作成为热点话题。

新的传播方式下,读者阅读特点越来越求新求快,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文学创作形态怎么跟微博、微信上的'段子体'竞争?优秀的文学作品怎样更好的进入读者的视线?对于这些问题,几位青年作家和批评家提出了不同的回应。青年作家薛舒认为:"网络文学的盛行是一个特定时代的需求,但并不能因此判断严肃文学和传统纸质文学的消失。新传播只是一种途径和方式,严肃文学也能以新的传播形式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到。"然而,在多位青年作家表示"传统写作可以利用或迎合新型传播方式"的同时,青年作家滕肖澜则有自己的态度:"新媒体更能满足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那么写作者是否要迎合读者的这种新式阅读习惯?我认为是不,改变了,不见得就会满意,而且会丧失自己。"

而青年作家甫跃辉则认为新的传播方式和作家对文学创作的坚守并不矛盾:"我写小说,只是为了把这东西写出来,不吐不快,有没有人看无所谓。"不过,他同时也在尝试了"微博上的写作"---在140个字内简洁的写好一件事或一个梦,形成两个小的写作系列。让他意外的是,有人在下面留言表示,这些小段子也可以写成小说。

对于青年作家和批评家们在这一问题上的争论,《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不久前,程永新的一位朋友告诉他,自己已经几十年没读过小说了,但自从在《收获》杂志的微信号上看到一些作品后,居然又开始读了。这一事件让程永新对于新媒体下的写作形态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新媒体的确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的写作定位、理念甚至理想。"


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提纲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09802号-1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21-540471757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