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召开第三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2014年05月16日   上海作家网   

为了检阅上海青年文学队伍,梳理上海青年文学创作成绩,总结上海青年文学人才培育工作经验,规划上海文学未来发展规划,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于5月16日,举行了"2014:在'上海'写作--第三届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姚鄂梅、薛舒、小白、路内、滕肖澜、周嘉宁、张怡微、王若虚、甫跃辉、金理、黄平、张定浩、黄德海、黄昱宁、btr等34位上海青年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齐聚一堂,围绕"城市与写作:我手写'我城'"、"写作与翻译:借镜的自我观看"、"传播与写作:新传播方式下的写作形态"等三个议题展开为期一天的深入讨论。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白烨,《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主任刘琼,《光明日报》领衔编辑、《文荟》主编韩小蕙,《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颋,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汪澜、上海作协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马文运,上海作协副主席孙颙、陈思和、孙甘露、杨扬,以及吴亮、程永新、郜元宝、罗岗等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上海青创会。出席会议的还有《解放日报》副总编徐锦江、《文汇报》副总编郑逸文、《新民晚报》副总编朱国顺等新闻媒体的相关负责人。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开幕式上表示,上海是标志着中国文学的力量、魅力和荣耀的一个城市,鲁迅先生在这里生活、写作,这里也是巴金先生的城市,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作家在这里不断地为中国文学创造历史和传奇。上海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来自各地的青年作家,现在也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和评论家,放在全国也是非常优秀的群体。这些青年作家精通外语、视野开阔、感觉敏锐,这是在上海写作的独特优势。他们能为都市经验的表达寻求新的可能,能为中国文学带来创新元素,上海青年作家身上寄托着广大读者的殷切期待,寄托着中国文学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天地的希望。李敬泽鼓励上海青年作家们,在上海写作,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历史和文化的位置,不要辜负这个位置,要让读者看到真正的壮阔、宏大和复杂,上海作家应该有这样的追求。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白烨认为,上海青年作家队伍的活力和实力在这个会场得到最好的证明,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上海青年写作力量齐整的特点十分明显,很多省市50后、60后写作者多,80后、90后相当稀少,上海文坛则是70后、80后、90后队伍十分雄壮。这预示着文学发展的前景和后劲。什么是文学的财富?就是人才。国内文坛70后的主将在上海,80后的旗手在上海,甚至90后也已露出尖尖角。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自现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大本营,上海文学有多种传统,更擅长综合、转化新的文学潮流使之成为文学正统,上海还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他们从西方带来的创作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代的创作者。到今天形成优秀青年作家、批评家、翻译家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具有两种甚至三种身份的写作者在上海十分普遍,这样一支齐整而色彩斑驳的队伍和创作生态在全国十分罕见。

上海文学界素有出青年作家的优良传统,青年文学人才的培育工作又向来是上海作协工作的重点之重。近年来,中共上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文学人才工作,上海作协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努力构建符合文学创作规律、有利于文学创作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专业作家、签约作家、梯队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打破人才体制壁垒,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内,上海作协分两期吸纳了以70后为主的一批优秀年轻作家为专业作家;近3年内,上海作协又陆续签约、扶持了41位以80后为主的年轻作家。此外,几年前,上海作协开始发起"文学百校行"活动,依托全市200多个校园的文学社团,建立起一个庞大校园写作人才库。与此同时,一些针对文学新人孵化、选拔的活动已从上海辐射向全国,除了已经为广为熟知的《萌芽》杂志社连续举办16届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近年新创办的"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战"和针对"00后"中学生的"黑色星期六"写作大赛,陆续发现了一批有潜质的好苗子。

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上海目前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创作门类均衡、创作势头活跃的青年作家队伍。一大批优秀的上海青年作家得以成长,其中姚鄂梅、薛舒、小白、路内、滕肖澜等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已基本成熟,正逐渐成为上海文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全国文学界也占有重要位置。周嘉宁、张怡微和王若虚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迅速成长,涌现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80后作家,而崭露头角的以三三、张晓晗和吴清缘为代表的上海90后写作者群,寄托了更多文学在未来的希望。上海的文学新人队伍,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评论者,已形成"70后、80后带90后"的梯次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批上海青年作家一边从事文学创作,一边开展文学翻译,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广阔的国际视野,身份处于随时转换中,今天是作者,明天又变成了译者,是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特有的文学景观。周嘉宁除了发表出版长篇小说《荒芜城》及不少中短篇小说,还翻译了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写在身体上》和米兰达·裘丽的小说《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BTR出版短篇小说集《迷走·神经》后,同时翻译了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胡桑除创作诗集《赋形者》等,还翻译了辛波斯卡诗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等。既能写小说,又能翻译小说,他们可以站在"世界"上写作,这的确是只有上海才有的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文学在理论研究、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延续和传承,一个由70后、80后构成的上海青年评论家群已经形成,如金理、黄平、木叶、张定浩、黄德海、项静、李伟长等青年评论家得以快速成长,在评论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青年网络作家、类型小说家也得到了充分成长,起点中文网白金级作者骷髅精灵和血红也出席了会议,这说明了上海文学的开明和兼容,上海逐渐形成了开放、宽容、多元的文学生态。在上海年轻作家不断面世的新作中,延续着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学传统、文学气质,更令人看到这一代人所特有的文学才情、文学视野和文学表达。2013年度,上海作家获得各类国际国内文学荣誉和奖项达40多人次,其中年轻作家的贡献就在半数以上,有力地证明了青年作家在上海文学事业中的重要意义。

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提纲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09802号-1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21-540471757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