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专题>2017上海国际文学周

文学讲坛: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

2017年08月17日23:03 来源:上海国际文学周 作者:文字 / 强空薇 摄影 点击:次

8月14日下午两点,阿根廷作家马丁·卡帕罗斯携新书《饥饿》来到“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对话拉美文学专家张伟劼、《饥饿》译者侯健,一齐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危机”。

(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张伟劼 马丁·卡帕罗斯 侯健)

关于《饥饿》一书的创作意图,马丁说,饥饿问题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因为不想只是激起读者短暂的情绪波动,他深入走访8~10个国家,去探寻造成饥饿的真正原因,把具体事例和自己的分析带给读者。

马丁认为,现在探讨饥饿问题比以往更加残忍,因为并不是生产不出足够的粮食而无法战胜饥饿,技术层面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消除饥饿,甚至还面临食物过甚的问题。现在实验室已经能造出节省大量土地资源的“超级肉”;反观现在全球的土地30%都用于畜牧业,如果10年、20年之后,在实验室生产肉类的技术能推广,其影响不亚于当初农业普及对人类的影响。

现场张伟劼问道:“饥饿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的问题,它牵扯到许多与社会安定有关的议题,比如就业。如果“超级肉”普及,靠畜牧业为生的人口不就面临集体性失业?”

马丁表示,以火车与牛车为例,我们不能因为车夫会失业而拒绝科技的进步,而是利用科技的进步造福更多的人,科技进步的成果也会解决他们的基本需求。如《饥饿》一书中提到“被全球体系抛弃的人” 这一概念,全球近10亿人正面临这个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被技术替代而失去工作和价值,例如在美国,特朗普当选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承诺驱赶移民从而给国民提供更多工作机会。

张伟劼说:“您的观点让我想到了法国作家雅克·阿塔利的热门书《未来简史》,该书也认为,在未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无用的人’。”

马丁说:“我便是因为读了这本书,产生了写科幻小说的想法。其实我现在正在创作中,主要写人类2050年的生活。”马丁还透露,他尚未问世的新作中,在2050年统治世界的是中国人。

张伟劼继续问道:“侯健老师在翻译切·格瓦拉的外孙——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的书,与《饥饿》是否有某种联系?”

侯健回答:“我目前已经完成了这本作品的翻译工作。卡内克·桑切斯·格瓦拉并不想按祖父的革命方式解决问题,而更多地深入揭示和探寻古巴社会,我认为这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的品质。卡内克并没有因为先辈是革命功臣而坐享革命成果,这也是我们译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精神。”

观众提问环节,在座一名西班牙语学生以流利的西语提问马丁·卡帕罗斯:“饥饿是否有解决方案,还是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马丁回答道:“有,饥饿已经不单纯是技术问题。现如今更普遍,跟大家关系更密切的问题是,大家都觉得饥饿离自己太遥远,饥饿仿佛成了别人的问题。”

“我在学生时,参加过一个生态保护社团,我们的主张在当时无人理会,但如今我们都能意识到生态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我们谈起饥饿时,就跟我们在几十年前谈起生态保护时一样事不关己。解决饥饿问题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饥饿是我们所有人要关注的问题。”马丁又表示,自己正在学习中文,只是说得远不及这位读者的西语流利。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24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