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文学信息

“快闪书店”:引出城市与书香新故事

2018年01月04日13: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维琦 点击:次

两个月前,上海思南小广场的梧桐树下,多了一幢寓意“人文心脏”的钻石形建筑,精致、通透、有着温暖的木头质感。这是一家只有30平方米、只存在60天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60天里,从李欧梵到孙颙,每天都有一位作家担任“特约店长”,与读者面对面,荐读,互动,分享创作感受和书房小物,带去美妙、鲜活的体验。

有人说,这是一颗明亮跃动的“城市之心”,是中外作家的书房,是所有爱书人的客厅,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客厅。1月3日傍晚,在作家和读者不舍的倒计时中,思南书局·概念店熄灯闭幕,暂别街头,而这家书店,以及在上海渐次涌现的新型实体书店引发的思考,才刚刚起了个头:实体书店将为城市文化生态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再造带来何种可能?今天,书与人、书与城,还将书写怎样的新故事?

“快闪书店”引发“化学反应”

“我一直有个看法,什么东西都会改变,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人与人需要见面。人类需要基于公共空间的活动。作家跟读者见面,作家跟作家见面,读者跟读者见面,见面的时候就把写作、阅读、出版、销售等所有的环节集合在一个场域里。”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这样讲述发起思南书局·概念店的初衷。

在他看来,这家“快闪书店”的诞生,是基于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每周六“流动书店”思南书集和思南读书会等公共阅读活动的自然延伸,旨在推动阅读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同时,它也是探索城市空间升级再造、探索实体书店的创新尝试。之所以选择“快闪”,是因为这种方式多少带有一点“震惊性”,能够唤起公众注意。当然,它实际的意图是唤起公众对城市文化空间的重新理解,对文学阅读的再认识、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新体验。

而这间60天的“快闪书店”的确收获了无数书香的种子——它打破了人们对书店的固有印象,创造或者说实现了很多人心中关于书店的梦想,既有符合“街道生活”的建筑创造性与开放性;又有体现“阅读之美”的设计陈设;更为重要的是,紧紧围绕为读者选好书的核心和为读者提供更好阅读体验的理念,摈弃传统的书籍陈列分类方式,选书师将3000多本书分成了“构造另一个宇宙”“上海摩登”“我的文学奖”“创造自然”等品类,更好地切中读者的兴趣、习惯。最大的亮点则是“作家驻店”制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比作家见面会、作家讲座等传统形式更为亲切也更为有效的互动交流方式,形成了互相的激发,产生“化学反应”。

孙甘露说,以撒播阅读种子为己任的“快闪版”思南书局,图谋的是长久的书香。“思南书局·概念店”是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支持下,由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上海永业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三方共同发起,协同同济大学袁烽教授设计团队联合打造的。两个月的实践证明了市场对此类人文书店的巨大需求,主办方正在策划将“快闪版”的思南书局固定下来,让它成为一个实体书店。

新型实体书店凸显“融合”特质

“当书店被植入城市空间当中,我们的城市街区将会更具人气。”这是思南书局·概念店设计者袁烽心目中的“书与城”。

这样的理念融入“快闪书店”设计的种种细节——特意为书店外围加了一圈座椅。很多人到这里逛了一圈,不是为了看书,而是为了歇个脚,歇脚的时候顺便看到这里,买了书也可以直接坐在门口看一看;还有一个考虑就是让阳光能够透进来,白天不开灯,但读者在里面会有温暖的感觉。光对于书和人何其重要!多少人的梦想就是,懒懒地躺在阳光下看着书。难怪李欧梵第一天走进“快闪书店”时感叹:“哎呀,这里比我家里的书房还要舒服。”

在孙甘露看来,思南书局·概念店可以复制,但却不是放在任何地方都合适。它的形态应该根据所处的地方,如周边的街道、空间位置的大小、与周边建筑的关系、与周边建筑风格的协调来定。

袁烽告诉记者,这家书店的移动性,本就是设计时的一个考量。“思南书局能不能变成城市空间一个多点式的序列,而不是唯一存在的?这样的书店不是每个店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而是每个店只有30平方米,让这座城市的作家能在不同的地方跟读者互动,进而鼓励人们去阅读、去写作,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能够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城市更新。这样的空间以后可能不只是一家书店,它可以是一家花店,或者一家茶叶店,将这种传统文化中很有意思的东西变成一种新的时尚。”

事实上,不只是快闪概念店现身街头,近年来上海实体书店正在发生新变化。品牌实体书店纷纷开设新店,专精特、中小微实体书店再添活力。2017年就有20多家“高颜值、高体验感、高附加值”的实体书店全新亮相申城。“新型实体书店突显‘融合’特质,‘书店+’模式成为特色发展的主基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这样描述正在发生的变化。

继书店+阅读、+咖啡、+休闲、+亲子教育、+主题分享等领域的多元业态拓展之后,“书店+”的内涵和体现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比如,“书店+美术馆”的新华书店“光的空间”店,“书店+文创”的百新书局尚悦湾店,“书店+旅游”的山脚下的书店、“书店+酒店”的上海三联与亚朵酒店合作书店、青浦的尚书房,“书店+艺术展览”的衡山和集、“书店+生活空间”的简屋、“书店+图书馆”的金山图书馆、“书店+IP推广”的角里书房等,一大批形态多样、功能多元的书店应运而生,受到市民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成为城市时尚文化的新坐标和新据点。

“书店+”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多元业态、阅读体验、特色定位、个性设计等“文化空间”元素正成为新型实体书店的共性。

书店唤起城市生活方式新体验

梧桐树下的思南书局,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探索、营造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样本,从中也可看出上海实体书店社区化发展的一个特点。可以说,书店是一个街区生活的灵魂和底蕴,是引领生活方式,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共享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统计显示,近两年来,上海新开设的实体书店更趋于向青年白领相对集中的城市副中心商圈、工业或科技园区、郊区、校区等区域延伸,打破了实体书店原有网点过于集中的局限性,延展了地域布局半径,填补了空白点,可以更有效地覆盖、服务更多读者人群。

经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在情怀之上更趋理性,更加注重研究市场规律和发展模式。“开放”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也鼓励并支持了一批有热情、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人创业开办中小微书店,为曾经变化缓慢的这一传统行业带进新鲜活力。上海复旦经世书局、诞生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曦潮校园书店、愚园路上的“好久不读”书店等,规模较小但各具专业特色,受到读者青睐。

“实体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徐炯说,实体书店扶持发展工作一直是近年来全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上海在不断深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书店生态良性发展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从2012年上海在全国各省市中率先出台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到国家全面推动扶持实体书店工作,对图书发行企业免征增值税;从国家11部委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上海15家市级单位联合印发《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正步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的快车道。

在袁烽看来,书店的故事才只是开始。书店更长远的发展,应该是一种综合氛围和生活方式的叠加。未来的书店需要跟流行文化结合,这才是鼓励书店存在的全新的方式。

“书店是一个文化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逛书店就像逛百货商店一样,很多时候是为了休闲消遣,暗含着想看见一点意外的什么东西的憧憬。这种随机性和意外,也正是城市生活魅力的一部分。”孙甘露说。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39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