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心语

千古豪放一文人

2014年07月21日23:2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颙 点击:

苏东坡:千古豪放一文人

文/ 孙颙

转《新民晚报》2014年6月29日

  在数以十万计的唐诗中,有人对崔颢的《题黄鹤楼》特别赞赏,认为在七言律诗中应排第一。当然,古代没有网络投票评选的机制,有多少赞同率,难说。那么,有没有人对宋词做过排名呢?我不知道。假如让我来选的话,我将把苏轼的《赤壁怀古》放在首位。那种评点历史的潇洒、放眼山河的豪放以及叙事抒情的委婉,竟可以丝丝入扣地在短短的词里浑然一体,着实让人入迷。不过,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作为散文大家的苏东坡,他的诗、词、书法,只能放一边去。古人评说散文八大家时,曾编出新词“韩潮苏海”。我想,单看字面,亦可明白,苏轼的散文,同样具有海洋般的大气。

  让我惊疑的是,苏轼的人生经历坎坷,几番陷于绝境,顺风顺水的日子实在太少,他如何能酝酿出那般豪气冲天的文字?

  他的仕途,非常的不顺当。除了刚到京城,因为欧阳修赞赏他的文章,得意过一阵之外,后面的人生,被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争斗,搅得一塌糊涂。他思想上有希冀革新的一面,社会关系却比较靠近保守派,因此两面不讨好。革新派上台,贬他;保守派执政,再贬他;革新派卷土重来,对苏轼的命运,还是一个字——“贬”;一直到六十多岁,还行走于贬去荒凉之地的路上。幸亏碰到新皇帝大赦,否则,那把老骨头不知会抛在何处。

  如此的命运,行文哀怨,可以理解;行文晦涩,可以理解;行文激愤,也可以理解。惟独豪放壮阔,真不是一般的心境能处理的。

  比方说,苏轼的名篇前后《赤壁赋》,均是在他被革新派贬到地方上做小官时所写。那时候的情绪,应该比较糟糕。但是,在散文诗般的文字里,你仅能微微地体验到作者心情相对低沉,更多体现出来的,却是作者对历史、人生洞察后的超然以及哲理性的提升。那些宽慰自己和朋友的言辞,并非文人虚假的伪饰,乃自然地从心底滋生,所以觉得非常真实而动人。

  于是,我联想到学者们对苏轼思想的分析。主流的见解,认为苏轼接受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各家的学术,在他脑海里混为一体。当然,有人进一步指出,其中,儒家思想,“入世”的观念占据主要的位置,并且以他被贬到地方后,积极为百姓做好事(如修杭州的苏堤)作为立论的依据。

  我的看法与此略有区别,当苏轼为官的时候,儒家的想法也许多些,因为儒学本来就是为文人经国济世准备着的;至于在行文吟诗的当口,特别是远离庙堂散漫行走的日子,这三家学说影响的孰轻孰重,却很难说。人世间诸多的思想源流,各有精华侧重。聪明之人,杂取百家,应时而用。仅以个人的修为而言,“儒”利修身,“释”宜静心,而“道”可养气。苏轼的深刻与豪放,是把诸家融会贯通的结果。你看,他说理深入浅出,观世纵横三界,论道随意达观,实在是把三家之精华吸收消化后,尽为一己抒发心意所用。

  内心通达如此,因此,即使在人生失意落魄的岁月中,苏轼写出的诗文,因心静而更加深沉,充溢着哲人的魅力,奔腾着大江大河的气概。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2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