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4日16:51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次
从左至右为邹滢、梁永安、严锋、刘佳林
4月21日下午,在临近世界读书日及纳博科夫诞辰之际,思南读书会邀请了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和严锋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刘佳林教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邹滢的主持下,围绕着纳博科夫本人及其作品、以及文学阅读进行了一场丰富的对谈。
“斜杠青年”:身份的流亡
所谓“斜杠青年”,指的是十项全能,多才多艺,不满足于单一的身份和职业的人。作为纳博科夫作品的编辑,邹滢介绍道,纳博科夫除了小说家,还兼有文学教授、昆虫学家等多重身份。而在场的几位教授,也是除了文学,在影视、音乐、科技等方面均有涉猎的“斜杠青年”。
邹滢
严锋表示,他在阅读纳博科夫的作品时,感受到了其中的游戏性。他的作品日久弥新,内容远远要超越它的表象,而这正是他的作品一直吸引读者和研究者的原因。他认为纳博科夫也是一个游戏玩家,会在作品中和读者玩捉迷藏,设置谜题,而这种游戏性使得他的作品和当今时代有一种奇妙的兼容性。
严锋
梁永安认为,所谓“斜杠青年”说到底就是一种身份状态。人在一种身份里面不能安适,就要有不同的漂流,在不同空间里流动获得局部的诊疗,但是都不能持久。人们很难从一种状态或生活里面获得生命的完整,而这种流动在未来三十年还会加速。纳博科夫的作品就是属于未来三十年的文学。
梁永安
永恒艺术中的自由和解放
纳博科夫是一位流亡作家,在研究的时候固然可以把他放回具体的地点和时间段,而他自己不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变成对于某一个时代,某一段生活的再现,他追求的就是一种艺术永恒性,追求的就是这种个人天才在他的作品当中展现。而如何理解和阅读这位伟大作家的作品,也有不同的方法。
对此,刘佳林认为,读纳博科夫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改变自己对于小说的看法。纳博科夫曾说过,外部世界是真实的,但是它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真实的整体,它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作家需要通过他的想象力,将其变成一个艺术世界。而读者也不要把世界以及面前的小说当做一成不变的东西,它其实等待读者进入、参与并沉浸其中,发现它的谜,获得思想的解放。
刘佳林
严锋举例道,纳博科夫的作品中有很多不可靠的叙事者,比如亨伯特的辩白和忏悔以及自我吹嘘会使得读者同情。而读者要做的正是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经受住这个挑战,不落入圈套,自己来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最后发现这一切和读者自我之间产生的联系。萨特说世界本质是自由,但是这个自由需要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去发现和创造。结论不是固定的,这种不固定性即为一种自由。
新时代的文学阅读
在当今,因为受到影视、游戏等强势热媒体的挤压,文学好像是一种冷媒体。纳博科夫在这样的背景下长盛不衰,他的文学理念和文学作品本身是符合当今时代的,也给了如何面对文学,和文学的意义一些启示。
现场读者
有人认为纳博科夫作品的故事性弱,邹滢提出,在纳博科夫作品里面寻找情节,会错过大量阅读过程当中的探索、解迷、自由性、感受力等等。纳博科夫其实能帮助人重新发现自己的眼睛、耳朵,让人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的作家,他会把人置身于微妙的氛围当中,体会这个氛围比故事情节本身意义更大。
读者提问
刘佳林认为,纳博科夫教会他如何阅读,锻炼了他的注意力和想象力。纳博科夫的小说当中,充满大量有意义和没有意义的细节,这些细节会唤起人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一直让人区别哪些细节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读者阅读的时候,要有创造性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所以纳博科夫能够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阅读快感。
梁永安认为,当今文学阅读缺乏系统,人文性和艺术性弱。而纳博科夫则在这个杂乱、膨胀、丰富的世界里面,让人学会寻找、建构、形成内在的精神。比如《洛丽塔》就是一本关于沉淀和回望的书,在不同年龄段阅读有不同的感受。他认为阅读纳博科夫能让人重新审视自己,也能让人获得很大的精神温暖。
嘉宾为读者签名
思南读书会NO.238
现场:李伟长
撰稿:杨海诚
摄影:隋 文
编辑:黄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