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15:48 来源:未知 作者:于晓婷 点击:次
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于12月2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开幕。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办。论坛发起人、世界俄语学会副主席、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俄罗斯总统文化顾问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亚历山大•史玛聂福斯基,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席、《小说报》主编尤里•科兹洛夫,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发来贺信。来自中俄两国的三十余位优秀青年作家代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创作交流活动。
一、 开幕: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也没有关系”
俄罗斯总统文化顾问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在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处于极好的时期,人文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的文明,在我们的交流中文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唯有文学才可以真正了解人的内心和思想,两国作家之间的交往必能促进两个民族的相互认同。他亲切地谈起自己的这次中国之旅,并对为中俄文学交流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感谢。还特别提到,很高兴郑体武教授荣任世界俄语学会副主席一职,与自己一起共事。除此之外,作为托尔斯泰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他认为文学奖对发掘优秀作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设立文学翻译奖项,鼓励优秀的译者为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交往奉献力量。他希望未来可以在托尔斯泰文学奖及其他文学类奖项中看到更多中国作家和翻译家的身影。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发表讲话,他谈到,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颇深,两国之间的文学存在精神上的联系,为了我们两个伟大的民族,两国的作家应当积极交往,成为好朋友,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李敬泽副主席认为,自己此时此刻不仅是在向在座的弗拉基米尔•托尔斯泰先生致敬,同时也是在对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先生致敬。他幽默风趣地回忆起自己少年时阅读《战争与和平》的经历,评价这是一部少年之书,其中的深刻和纯粹曾久久让他着迷。如今,他准备重读《安娜•卡列宁娜》这本中年之书,去感受书中所描绘的人性之幽深。他表示,中国作协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支持两国的文学交流。
俄罗斯驻沪总领事亚历山大•史玛聂福斯基认为,在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之际,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将会推动两国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具有重要的意义。领事先生与中国的缘分已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他表示,俄罗斯经典作家在中国一直广受赞誉,不过作家并无年老和年轻之分,年轻一代也同样重要,对于作家真正重要的是他们炽热的心。
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提到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他说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契诃夫等作家的名字在中国读者看来,与鲁迅、巴金、茅盾一样令人熟悉,每一位中国作家对俄罗斯文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回望这种关于文学的亲切回忆的同时,我们还需保持新时代的文学对话和交流,接续传统,面向未来。
身为报纸主编的俄罗斯作协共同主席尤里•科兹洛夫则谈到了当今文学面临的危机,他认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也遭受着种种挑战,作家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此同时,作家、出版机构、读者之间的关系也随着时代有所改变。他相信,通过中俄两国青年作家的不断交流,我们可以在文学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专门向论坛开幕式发来贺信,他回顾了上外俄语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在上外的各个发展阶段,俄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在贺信中,他提到,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也没有关系。”中俄两国就是这样的好朋友,青年作家的文学交往必将促进我们之间深刻的友谊,增强内心的理解和认同。
在开幕式最后,参加过第二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代表滕肖澜和伊万尼科娃也发表了自己的参会感想。两位认为,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给她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和深刻的印象,她们从中获益良多。
二、主会场:文学就像火焰,文学就是火焰
可以说,文学就像火焰,亦或者,文学就是火焰,它有足够的光和热照耀并温暖着我们所处的大地和我们的心灵。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也是这样两团充满力量的火焰,而燃起火焰释放力量的则是我们的作家们,是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和赤诚之心,在他们心中蕴含着满含能量的雷电。虽然作家们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但他们的心却同样地为文学而跳动。
论坛主会场主要包括大会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部分,我们在中俄两国作家的互动中深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挚。大会发言先后由李伟长和季马科娃,肖水和杰金娜主持,伊格纳季耶娃、严彬、拉古京、侯磊、卢宁、包慧怡、赵志明、达斯卡利察等作家先后发言。自由讨论由杨庆祥和别洛乌先科主持,穆拉绍夫、萨夫琴科、叶甫多基莫夫、蒋在、三三、顾文艳参与讨论。每位作家关注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热切地关心文学和创作,他们的精神世界严肃而丰富。
作家们谈到最多的首先是个人的阅读和创作体验。严彬从几个著名诗人讲起自己所理解的诗人和诗歌。他提到整理自己诗歌的经历,认为写作令写作者本人找到自己,就像一位铜镜制作者在自己亲手制作的铜镜中看到自己的脸。以自己的一首抒情诗《爱情》为例,严彬自言对诗进行一种狭小的考察。这首诗的完成没有经过复杂和纠结的思考,让他感到喜悦和平静,也隐隐觉得自己创作了一首难以被时间磨灭、接近永恒的作品。也许正是这种接近神圣仪式的创作使在场的作家深受感动,提出想听诗人朗诵《爱情》这首诗。卢宁谈起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两位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同于中国作家都喜爱两位的长篇,他钟爱的是他们的中短篇。卢宁特别提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他认为《伊凡•伊里奇之死》让他思考,人一旦死去,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和一切都会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又需要什么?他觉得对作家而言需要的是勇气,正是勇气让他们拿起笔去书写,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其次,他们谈到自己对创作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文学主张。李伟长就故事与小说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长久以来,小说家被认为是讲故事的人,但是他认为,没有强悍观念的小说,没有被价值生活省察过的小说,故事再曲折,情节再离奇,也还只是故事。达斯卡利察则谈到俄罗斯文学的当前状况,其中既有死的语言也有活的语言,死的语言离奖项很近,但是活的语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她认为真正的文学不应该是喧嚣的,而是纯洁的,安静的,不加掩饰的,同时,文学和历史一样应当是活的。作为评论家和成熟作家的李伟长和年轻的达斯卡利察,虽然他们的创作领域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对于文学都有着严肃的思考和自己的见解。
还有,作家们思考文学的持续发展以及当今社会文学所面临的问题。肖水提到不同国家的文学如何实现真正交流的问题,在他看来这需要翻译和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作为一个诗人,他也在思考当下中国语境中的诗歌语言实践,他认为解决的重点在于语言。在发言中,肖水提出一个有趣的概念“从中国回到中国”,也即是说要从当下杂糅了古今中西的“中国”回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生生不息的“中国”,恢复与保持对中国传统的温情与敬意。杰金娜认为,目前作家们经历着思想危机。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作家们看重作品的大众欢迎度,考虑更多的是利益和成名,一部分俄罗斯作家也在学习这样的模式,但是类似的想法对作家的创作是非常有害的。为了真正的文学,作家应当保持自我,为真诚而写。从作家们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他们严肃的文学担当,他们不局限于小我的个人创作,同时还关心于整个民族和世界而言文学往何处去的问题。
此外,中国作家特别提到了俄罗斯文学对自身的独特影响,以及个人对俄罗斯文学的观感。侯磊认为,诗意、魔幻、形而上和废墟上的狂欢是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带给他的四个阶段,也是他喜欢的文学的四个阶段。他提到果戈理、蒲宁、契诃夫的作品带给他的诗意感受,布尔加科夫作品中的魔幻因素,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对形而上问题的探讨,种种都是他的文学启蒙。作为北京人的侯磊还特别讲到北京的三座东正教教堂,它们的故事有着作家对俄罗斯和俄罗斯人的所有想象。包慧怡则讲到自己第一次去俄罗斯的经历,烟雾中的涅瓦河,根据纳博科夫《黑暗中的笑声》改编的芭蕾舞,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道路和房屋的相遇,仿佛是文学走进了现实生活,亦或是现实生活融入了文学之中。俄罗斯文学对中国作家而言始终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
在逐渐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中俄两国的作家找到了许多精神上的共鸣。中国作家都表示俄罗斯文学于他们有诸多启发,俄罗斯多位作家提到对中国诗人肖水、严彬、包慧怡的发言印象深刻,在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对文学的共同见解。两国作家在对方身上都发现了对待文学和创作的严肃而真诚的态度。
如果说大会主题发言中,两国作家还处于刚开始互相触碰和接近神经的阶段,那么在自由讨论环节,则可以认为是真正进行了关于文学的拥抱。作家们畅所欲言,谈论自己对于文学的见解,谈论自己的创作。小说家三三更是现场清唱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双方诗人集体参与演唱将气氛拉到了极致。此后,两国作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向对方进行了提问。评论家季马科娃对当前中国作家关注的现实问题很是好奇,李伟长询问俄方作家对于故事和小说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卢宁向包慧怡提问她文章中提到的“白猫”的内涵……在问答阶段还有个十分有趣的小插曲,卢宁拿起面前印着自己名字的座位牌,特别认真地问为什么自己的名字只有两个汉字,其他人的却是四个或者五个,引得会场内一片笑声。也许,这个小插曲对作家而言也是交流的收获之一。讨论结束后,俄方作家都把印着自己名字的卡片带走留作纪念。
杨庆祥在主持时提到,他认为有两个上帝,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坏的上帝给了人类语言,使之束缚住我们。但与此同时,语言也是使我们摆脱束缚的方式。对于所有作家而言,文学大概都是这样一种方式,解放我们的灵魂,给予我们自由和独属于自我的空间。
三、分会场:与大众一起分享文学盛宴
论坛主会场之外,还有几场非常重要的活动。从白银时代的诗歌到当代文坛的现状和趋势,从严肃的文学探讨到欢快的诗歌朗诵会和基层采风,中俄青年作家论坛走向读者,与大众一起分享文学盛宴。
1、钟书阁——《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新书分享
在开幕式当天晚上,在钟书阁举行了“致一百年后的你——《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新书分享与双语朗诵会”,俄罗斯著名作家科兹洛夫,译者郑体武教授,著名诗人杨绣丽和古冈,就白银时代的诗人和诗歌,以及他们对中国诗歌的影响进行了对谈。《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包括男诗人卷和女诗人卷两册,男诗人卷收入了16位诗人230余首诗歌,女诗人卷收入9位诗人210余首诗歌。不同于以往的诗集,这套《白银时代诗歌金库》除了为读者熟知的诗人——如勃洛克、曼德尔施塔姆、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的作品,还收录了较为小众的库兹明、格•伊万诺夫、罗赫维茨卡娅、古罗的诗歌。
译者郑体武教授向听众解释了“白银时代”的概念,这是二十世纪初,文化上空前活跃的一个时代,文学、艺术和哲学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诗歌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俄罗斯作家科兹洛夫也表示,相对于以普希金为代表的黄金时代,到了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化和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诗歌让人感受到世纪末日,但是也是在呼唤一个新世界的诞生,它们具有独特的美感。诗人杨绣丽认为,中俄两国的诗人在情感上是共通的,都在借诗歌表达自己的内心和理想。
“作为一个必有一死之人,有朝一日当我停止呼吸,我会在九泉之下亲笔写信,给一百年后出生的你:——朋友!不要找我!世风移易!就连老人也会把我忘记。——咫尺天涯!——隔着忘川之水,我向你伸出我的手臂。”茨维塔耶娃的这首诗正是新书发布会的主题来源。借由郑体武教授这套《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我们得以与百年前的诗人们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观看白银时代的诗歌面貌。
2、思南公馆——中俄青年文坛现状和趋势的探讨
12月28日下午在思南公馆举行了中俄青年作家与读者见面会,主持人为郑体武教授,俄罗斯评论家、学者季马科娃,诗人克鲁格洛夫,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就中俄青年文坛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郑体武教授回忆起第一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分会场活动,当时的主题为首都与外省:当代俄罗斯文学地图。转眼五年过去了,我们又在同样的地点举行第三届论坛的读者见面会,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季马科娃首先对参加本次论坛的俄罗斯青年作家进行了介绍,她总结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几大特点。一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作者不再依赖读者的评价并给予回应,而是更加关注自身。二是当代作家依然坚持俄罗斯文学传统,创新和实验并不排斥继承。三是当代俄罗斯文学更广泛地融入世界文学的进程,也在吸收世界文学的遗产。最后是俄罗斯当代文学与以往的文学具有互文性,新一代作家会引用经典来表达自己。季马科娃认为,现当代俄罗斯文学与经典俄罗斯文学相比,同样是丰富多彩的,也十分值得继续挖掘。
杨庆祥则介绍了论坛中国作家的创作情况,他认为当代中国青年作家都接受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但过多的知识和修养对作家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次,中国青年作家对世界的态度更为开放和包容,他们不会采取激进的直接顺应或反对的方式,而是对话和理解。此外,中国青年作家也呈现一种综合性写作的面貌,他们的创作不会局限于某一种主义,风格是丰富而多样的。
郑体武教授向三位嘉宾提问,当前中俄两国文学交流除成绩之外还有哪些困难和不足。克鲁格洛夫引用叶赛宁的话,“我们需要等待时间的沉淀,等待时间去评价我们的所作所为。”他认为,中俄双方需要出版更多的翻译作品和相关的评论,才能够去谈不足之处。杨庆祥谈到作家的交流和作品的传播两个方面,他指出,为了双方更有成效的讨论,需要提前阅读对方作家的作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俄方作家也可深入到中学或大学之中去做演讲或者作品朗诵。同时,杨庆祥直言,中俄两国文学上的认识和接受还停留在经典作家时期,而当代文学的交流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见面会上读者也提出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有具体的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也有宏大的好奇文学中的犯罪和原罪,东正教对俄罗斯作家的影响等等,嘉宾们都一一认真解答。这一见面会活动真正拉近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我们不仅了解到当代中俄青年作家的创作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倾听到作家真实的声音和想法。
3、作家书店——“给我讲讲你的故事”中俄诗会暨闭幕式
读者见面会之后于作家书店举办了中俄诗会“给我讲讲你的故事”暨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闭幕式,将整个论坛推向了高潮。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以叶赛宁的《你在何处,我的老家》为诗会拉开序幕,随后,中国作家李伟长、杨庆祥、严彬、蒋在、肖水、张沁茹,俄罗斯作家伊格纳季耶娃、伊万尼科娃、杰金娜、达斯卡利察、克鲁格洛夫互相朗诵了彼此的诗作。侯磊、顾文艳等人分别朗诵了缪克构、包慧怡的作品,叶甫多基莫夫更是自带乐器演唱了自己的诗歌,在观众的要求下返场两次,受他的感染,小说家卢宁也申请上台弹吉他演唱。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观众举起手机或拍照或录视频,记录下这欢乐而有纪念性的时刻。
朗诵者们深情的声音和丰富的文字给现场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盛宴。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也许语言无法立刻相通,但我们的情感是相连的,我们的故事是相通的。正像诗会开始之时,叶甫多基莫夫说,诗人不是用来谈论的,而是用来阅读的,诗人不只是写诗的人,他还是在感受的人,在诗歌中有诗人的欢乐和痛苦,有他的语言和历史,有他的祖国和民族。作为读者和听众的我们也是通过诗会这种方式去接近诗人,理解他们的创作,倾听他们的故事。
论坛闭幕式由郑体武教授主持,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和俄罗斯作协外委会主席奥列格•巴维金分别致辞。孙甘露表示,俄罗斯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联系由来已久,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为新时期两国作家们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同时也是我们两国文学友谊的见证。巴维金称,中俄两国的青年作家们是未来文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交流会使我们在文学交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办越好。
郑体武教授、孙甘露副主席和巴维金主席三位是相交多年的好朋友,他们之间风趣的互动也让闭幕式变得别开生面,不拘一格,引起观众热烈的掌声。孙甘露先生一开口就妙语连连,甚至放弃专业的翻译人员,坚持让自己的老朋友郑体武教授为他翻译,以示亲切。他回忆起自己与郑体武教授的相识,他曾就着烛光为大家朗诵勃洛克的诗歌;还有很多年前自己去俄罗斯的经历,巴维金先生亲自驱车送他去火车站,在彼得堡上火车返回莫斯科时,告诉他,当年安娜•卡列宁娜就是坐这辆火车去莫斯科的;以及瓦尔代的风光是如何的美好,一直让他惦念不已。中间他还找出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的结尾为大家朗读。那生动欢快的描述仿佛让观众回到十几二十年前,与他一同经历了记忆。作为回应,巴维金先生说到,第四届的中俄青年作家论坛一定要在风光迤逦的瓦尔代举办,如此才不负老朋友孙甘露的极力赞美。两位都表示,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成功架起了两国之间交流的桥梁,我们这种文学的交往还将继续。
闭幕式最后,中俄两国的作家代表们分享了自己参加论坛的感想。季马科娃说自己非常荣幸参加本次论坛,了解到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拉古京表示,他在中国作家的身上看到了对文学和创作的热情,这让他十分感动和充满信心。顾文艳用最简单的两个字“开心”形容这次参加论坛的感受;杨庆祥则幽默地赞美起俄罗斯作家们的颜值,希望两年后的第四届论坛还能再邀请自己参加,届时一睹瓦尔代的风采。郑体武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各方对论坛成功举办进行的支持,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贡献,宣布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就此胜利闭幕。
在闭幕时结束的当天晚上,郑体武教授陪同俄罗斯作家代表团专程去拜谒了上海普希金纪念碑。迎着和煦的晚风,带着诗会的余韵,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位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克鲁格洛夫在纪念碑前朗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所有成员集体照相留念。
4、南翔——基层采风
12月29日,是“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成功举办的最后一天,当天下午,郑体武以及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办公室主任钱江燕、普陀区图书馆书记、馆长钟经纬、普陀作家协会秘书长詹东新、副秘书长李雨宣等人的陪同下,赴嘉定区南翔古镇进行基层采风和考察。本届青年论坛作家侯磊、张沁茹以及往届代表杨绣丽、甫跃辉、项静、歌舒意等共同参加活动。
在南翔古镇,俄罗斯青年作家了解了南翔地区悠久的历史文脉,参观了古镇历史陈列馆、老街、檀园等地,在南翔小笼包体验馆,又亲身体验了南翔小笼的制作过程并品尝了自己平生第一次制作的小笼包。参与其中的乐趣让俄罗斯作家们兴奋不已。
在晚间的联谊活动上,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席尤里•科兹洛夫、郑体武以及钟经纬都分别致辞。科兹洛夫提到两国文学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论坛主推的互译出版机制有助于两国青年作家和读者彼此了解。郑体武教授也表示,世界上所有交流方式中,文学是最有魅力、有效的一种,我们来自不同的民族,风俗、语言、宗教不同,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内心和情感是相通的。钟经纬则表示,2018年,普陀区图书馆就成功承办过中俄作家联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了普陀区作协会员和俄罗斯作家对彼此的了解,在建立深厚的个人友谊的同时,也让俄罗斯作家对上海普陀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联谊会现场,活动承办方普陀区作家协会为会员赠送了由郑体武教授翻译的两卷本《白银时代诗歌金库》。随后,中俄作家们还即兴朗诵诗歌,演唱歌曲,气氛活跃。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党组书记王伟也从场外传来他演唱的俄罗斯歌曲录音。在欢快短短的两三天时间,就如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般把歌言欢,而正是文学让他们做到了这一点,拉进了彼此。
四、余絮:把光和热传递到更多爱好文学的心灵
短短三四天时间里,中俄两国作家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不止一位作家不只一次表示,他们是如何喜爱某位作家的作品,自己感受到了很多共鸣和启发。严彬在会下与俄罗斯作家聚会时,特意让翻译告诉他们,自己在俄罗斯作家身上看到了对文学的激情和真诚,他们在新时代仍然坚持着俄罗斯文学的传统,认为这是中国作家所缺少的。严彬还对俄罗斯诗人都能背诵出个人的作品印象深刻,他感慨中国诗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克鲁格洛夫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写到,通过阅读肖水的文章他突然明白了诗歌的本质,并获得了平静。叶甫多基莫夫对自己被邀请参加论坛感到很荣幸,他直言自己很意外,但是不虚此行,他非常喜爱中国,喜欢跟中国作家交往。他还决定要为本次论坛中的几首诗谱曲,希望以后能够演唱。
本次论坛相当多俄罗斯作家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接触中国作家,在中国的种种经历和体验都让他们觉得惊奇和感叹。对中国作家而言,一直停留在他们记忆中的还是俄罗斯经典作家,论坛毫无疑问展现了新时期俄罗斯文学的新面貌。每一位论坛参加者恐怕都会觉得相聚的时间太短,言犹未完,意犹未尽。虽然论坛结束了,但中俄两国青年作家之间的友谊却开始了。
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目前已经走过三届,成为两国文学交往的常态项目,2015年底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2018年春在莫斯科举办了第二届。对每届参会作家的作品,组委会都会进行筛选并组织翻译,然后推荐给两国的期刊予以发表。通过论坛,不仅两国的作家们增进了友谊,两国的读者也得以了解当今的文坛现状。
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的举办,向我们展现了中俄两国文学的力量和希望,增进了作家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我们看到了一群对文学饱含热爱的可爱的人,面对文学他们严肃且认真,保持一颗真挚、纯粹而干净的心,怀着开放和学习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勇敢前行。这群可爱的人是中俄两国文学火焰的源泉,他们的内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我们相信,借由中俄青年作家论坛这样的活动,文学的火焰将会越燃越烈,把光和热传递到更多的人心中,使中俄两国作家的创作更加丰富,文学的交流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