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15:52 来源:劳动报 作者:唐一泓 点击:次
他46岁下海创业,历经艰辛后终获成功,72岁时将这段人生经历写进小说中,并借此向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长篇小说《灿途》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发行。
劳动报记者日前专访了该书作者——年逾古稀的浦东作家倪辉祥,了解到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感动片段。
46岁下海创业:一辆破自行车打天下,这些年“点亮”浦东
小说《灿途》从主人公姚明光主动打破“铁饭碗”起笔,讲述了他从一介书生转变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的人生经历,通过描写主人公与同事、领导、家人、对手间的矛盾冲突,塑造出一个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使浦东30年来的沧海桑田与日新月异跃然纸上。
鲜有人知的是,小说中姚明光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少倪辉祥自己的影子。真实生活中的他,早年供职于上海第二幼儿师范学校直至副校长一职,正是这个时期,他带着同事将原本连续亏损了五年的校办厂,一路经营到年利润超百万元,也由此发现了自己的经商“天赋”。上世纪90年代初,倪辉祥在校工作遇阻,便顺势在时代浪潮的呼唤中下了海。
从最初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四处拉生意开始,连施工时用的都是借来的劳动车,发展到创办了自己的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员工规模达到百人以上。再往后,生意越做越大,无论是香港回归时东方明珠下盛大演出的供电保障项目,还是世博会期间,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几大国家馆的电力供应,都有倪辉祥和兄弟们奋战在一线的身影。而这些年“点亮”浦东、见证变革的亲身经历,也都作为最真实、宝贵的素材,被他一一写进了小说当中。
72岁著书立传:习惯用纸笔手书,用电脑写作没有灵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倪辉祥第一次写浦东了。更准确一点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倪辉祥的笔下春秋从来没有离开过浦东。从1978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至今,他已出版小说集、散文集18本,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多万字,成为浦东本土作家中首位中国作协会员。10年前,他耗时3年完成的长篇小说《金浦三部曲》,为当代文学人物长廊增添了一组性格鲜明的“浦东人”形象,成为浦东题材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发轫之作。
去年下半年起,倪辉祥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征的鼓励下,又投入到了20万字长篇小说《灿途》的创作中。这部作品不但是一部带有倪辉祥个人自传性质的作品,更是国内少有的以电力为主视角的行业写照。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倪辉祥早将公司交由儿子打理,但他仍每天习惯开车到公司,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点燃一支烟放在旁边,一边喝茶一边看书写作。倪辉祥写作时还保留着用纸笔手书的习惯——在A4大小的白纸上工工整整写下初稿,再用红笔修改,最终由专人负责录入打印后再次修改后定稿,“也不是不会打字,我在电脑前就是没有灵感,写不出东西来!”倪辉祥笑道。
73岁归零创作:浦东永远是笔尖,绕不开的故土和话题
70余年人生海海,倪辉祥仍然常常回忆起40多年前,他参加《上海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写作培训班的情景。“当年同班同学里还有程乃珊、彭瑞高、赵丽宏等人,他们都是专业文学领域的大家,我还只是一个挂着作家头衔的业余作者。”话虽如此,但总算是殊途同归,随着《灿途》的出版,这位“挂着作家头衔”的民营企业家,已经完成了自己当年立下的“写20本书”的宏愿。
那么接下来呢?
倪辉祥还打算写浦东。这一次,他想要将视线投得更久远——从解放前的浦东开始写起直到现代——不然如今的年轻人怎么会知道,那时浦东一个大镇上的风土人情是怎样、有着怎样的传奇?它又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才最终变成了今天这繁华的景象?倪辉祥说,他想把自己童年时从祖辈、父辈那里听到的故事,还有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诉诸笔尖,告诉更多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