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4日16:42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次
从左至右为郑体武、杨庆祥、安娜·季马科娃、罗曼·克鲁格洛夫
12月28日下午,评论家杨庆祥、俄罗斯评论家安娜·季马科娃、俄罗斯诗人罗曼·克鲁格洛夫作客思南读书会第334期“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本次活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雷竞技有网页版的吗 、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郑体武担任活动主持。
郑体武
郑体武:台下有若干个熟悉的面孔,我想起五年前在这里举办第一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分会场活动,主题是首都与外省:当代俄罗斯文学地图。一转眼五年过去了,此次在同一地点举办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感到非常亲切。下面先请安娜·季马科娃女士与杨庆祥先生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中俄当代文坛的现状。
安娜·季马科娃
安娜·季马科娃:19世纪俄罗斯有一位著名作家莱蒙托夫,他写过一本书《当代英雄》。序言里提到:“不论什么书,序言总是写于最后而放在最前。它或者用来说明写作的目的,或者作为对批评的答辩。” 100多年过去了,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作者不再奢望读者,而把目光投向了自身。这种趋势与俄罗斯传统文学并不相抗,当代文学依然继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的主题,比如它的道德性、纯洁性,对于祖国和对于人民的爱等等。
现当代俄国文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建立在整个世界文学的遗产之上。罗曼·克鲁格洛夫的诗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是学术化的展现,圆满地表现了词汇象征性的涵义。
俄罗斯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还具有互文性,当代作家经常引用经典的主题去表现他们想展现的东西。
尤里·伊戈列维奇·卢宁写过短篇小说《俄罗斯诗歌三百年》。作品名和另外一部俄罗斯作品名是一样的。小说主人公读了这个同名作品之后,改变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变成了一个从头至尾崭新的人。他的作品主要是关于家庭成员的,关于家庭深入骨髓的联系,不仅仅是家庭的关系,更是感情上的牵连。
别洛乌先科也写过关于身份的家庭关系。小说的女主人公,虽然处在家庭中,但她内心深深地被寂寞所折磨。
伊琳娜·伊万尼科娃是儿童文学作家,她能非常自然地和儿童对话,看到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对于每一个愿意敞开胸襟走进俄罗斯现当代文学的人来说,俄罗斯的宝贵遗产非常值得挖掘。
杨庆祥
杨庆祥:谢谢有机会和俄方青年作家和安娜·季马科娃、罗曼·克鲁格洛夫先生一起对话。
我向大家介绍的第一位作家是小说家赵志明。他出生于1970年代,他的小说充满了南方的气息和隐喻,背景主要发生在江浙一带。他最近出版了一本小说《中国怪谈》,还有一本小说叫《万物停止生长时》,这两部小说都非常棒。
第二位是诗人严彬。严彬是天生的诗人,他的诗歌一方面有非常强烈的抒情性,另外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叙事元素,把叙事和抒情结合得非常完美。他的诗歌曾被李宗盛改编成歌曲,获得金马歌词奖提名。
第三位是小说家、散文家侯磊。侯磊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对北京的文化风俗,对中国传统建筑、街区都非常感兴趣。昨天晚上他还在跟我一起看上海的各种建筑,每走到一个地方他都愿意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第四位作家是诗人、小说家蒋在。蒋在是少年成名的作家,11岁开始写诗,高中阶段到海外留学。她早期写诗歌,最近几年转向小说创作,她的诗歌和小说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文。
这一代青年作家的写作,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他们基本上都接受了非常完整的教育。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甚至大量作家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但这也可能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过多知识和修养会导致写作直接性的丧失。文学作为审美的一种体式,它需要用直接的力量感动别人。第二点,和俄罗斯作家相似,中国青年作家对世界采取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比如对资本、对权力,不是简单的顺应,或者简单的反对,而是采用对话的方式。第三点,这一代青年作家的写作风格呈现出非常丰富的面貌。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也不仅仅是现代主义的,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
郑体武: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我想问一下罗曼·克鲁格洛夫先生,您认为目前中俄两国文学交流,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这些成绩和成效之外,还存在那些困难和不足?
罗曼·克鲁格洛夫
罗曼·克鲁格洛夫:说起不足还是比较困难的,就像叶赛宁说过的,“我们需要等待时间的沉淀,等待时间去评价我们所做所为。”我们还需要再出版一些翻译作品,然后再出版一些对于作品的评论书籍,这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不足。
安娜·季马科娃:我在三次中俄青年作家论坛中都很有收获,不管是论坛组织,还是创作方面,三次论坛具有连贯性,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看待。我认为还是要面对普通群众开展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中俄双方进行一些翻译和传播的工作。
现场读者
杨庆祥: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这个论坛的展开,一是从作家之间的交流;二是从中俄作品的传播角度。
就写作本身来说,我觉得应该提前三个月将双方作品翻译出来,双方能够充分阅读对方的作品,作家、评论家给出中肯的意见,然后在现场进行交流,这样会提升彼此的写作。
从传播角度来看,我觉得俄方作家还可以继续下沉,比如到一些相关的中学或者是大学里面做一些文学演讲或者是作品朗诵会。
我们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目前基本停留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期,并不是因为俄罗斯的青年作家写得不够好,而是我们无法接触。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情况也类似。中俄双方也可以做相关的工作,互相介绍更优秀的青年作家。
读者提问
郑体武:在论坛筹备中,工作量最大的是作品互译。诗人一般提供四到五首诗歌,小说家提供一到两万字的短篇小说。因为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翻译,在短时间内组织翻译有一定难度。(杨庆祥先生)意见非常中肯。我们要跟俄方互相督促,俄方在翻译方面更加困难,他们的汉学家没有我们研究俄语的多。俄罗斯几个大型刊物,包括《长篇小说报》《我们同时代人》《青春》杂志主编都表示愿意刊登中国作品,但要组织有质量的翻译,这个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现场:王若虚
撰稿:陈 思
摄影:迟 惠
编辑: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