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5日10:08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次
从左至右为渡边、王苏辛、黄德海、张定浩
12月21日下午,小说家王苏辛携新作《在平原》作客第333期思南读书会,与青年评论家张定浩和黄德海一起剖析小说中“千禧一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密码。本书编辑渡边担任主持。
一代人的精神记忆
小说集《在平原》包括《喀尔敦大道》《所有动画片的结局》《在平原》等六个中短篇小说。展现了一批精神上早熟,也对世界有一定敏感知觉的当代青年们的精神流变史。他们的精神记忆始于上个世纪末,是在信息时代、在改变中的世界格局和城市化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谈到创作的缘起,90后作家王苏辛认为自己有义务来展现真正的年轻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创作之初,她回到自己所有精神经验的源头去找寻自身的问题。包括自己2012年在银川的贺兰山上独自旅行的几天,以及年少时和同学、老师在山上写生的时光。
“我一开始没有打算写一个多么复杂、多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想写的就是一个直接的、精神交锋式的小说。我设想两个人在广袤平原中的一座高山上,这个山可能只有一个山峰,他们就在山上写生交流。”但实际写作时王苏辛发现难度很大,耗时一年后才完成这篇小说。
王苏辛
此外,书中的另外五篇小说同样有关精神记忆,但这些记忆更多由成长的细节所引发。王苏辛谈到,自己试图去理清一些成长中没有看清楚的真相,解释当时在心中留下的一些情感的、成长的阴影。“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写作,摸索出一个模仿着别人长大的自己,当意识到一些问题之后,自觉去靠近真正的自己。”
黄德海
黄德海谈到,《在平原》中可以看到一代人独特的成长,尽管不是特别清晰。他认为,所谓一代人的精神是由少数几部经典作品奠定的,“我们过去常常会问,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何没有伟大的小说?这可能倒置的,因为有伟大的小说才有伟大的时代。我们经常以为先有事实才有精神,但有可能是精神创造了那个时代。”
“不是反映,而是熔炼”
王苏辛的创作曾被评论家李敬泽评为“不是反映,而是熔炼,它打开了小说在山穷水尽时的可能性——容纳庞杂无尽的碎片而抵达晶体般的虚构”。张定浩谈到,“反映”是指去呈现现实中的家常里短、柴米油盐,“熔炼”是在一个非日常的世界重新建构精神。他认为,当代小说中过多强调日常,导致 “日常逐渐成了平庸的代名词,有些写作者甘于这种平庸,甚至在平庸中有点自得。”
张定浩
与《在平原》相比,王苏辛另一本小说集《白夜照相馆》同样关注非日常的世界,但是《白夜照相馆》的非日常性的是“向下”的,具有幻想性和怪诞性。“《在平原》是“向上”的写作,在年轻的写作者中,王苏辛“向上”的探寻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张定浩说。
现场读者
《在平原》中,两个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在贺兰山上进行为期七日的写生,他们交谈、辩论、竞赛,两百年的中外艺术史在交流中逐渐清晰,而他们自身的际遇与困境也逐渐显现。黄德海谈到,小说中两个人物交织向上,他们最终达到的认知高度取决于作者。“作者在这里成为了小说里的人物,有无数的分身一起参与讨论,也正因如此,小说看似是两个人在说话,其实背后还有很多声音。”
主持渡边
《在平原》让读者看到创作者的追寻充满了挣扎和艰难。每往上走一步,会发现前面有无数的人都到达过这个高度,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即使最终也达不到像托马斯·曼和黑塞那样的境界,起码知道前方还有很多有待攀岩的山顶,还有无数可能。
考古与创作
小说《在平原》探讨了绘画艺术,但是对于画家和艺术作品都使用了虚构的名字。对此,王苏辛谈到,艺术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虚构能够扩展他们的局限。同时,虚构也是为了避免让小说成为真实之事和二手信息的讨论。
当梵高或者塞尚这样的艺术家成为小说素材,黄德海认为他们本身携带能量场。这些艺术家能够吸引文本中的所有东西,使其脱离小说。如何让这些“能量场”更加圆满自如地进入一篇小说,在小说中安置这些艺术家,这也是写作者需要不断摸索的。
读者提问
张定浩谈到,创作和考古工作者类似,具有一种奇特的还原能力。考古工作者通过一片泥罐、一个碎片等还原几千年前的生命场景。写作者能从废墟中,通过一个微小的印记,去还原一个完整、真实而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一个生命的组成有好有坏,在考古还原中,把好和坏融合在一起才能重现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在虚构作品中选择呈现真实的艺术家,不割舍真实的某种局限性,会促进读者对真实世界的深入了解。
在他看来,面对创作,批评家常常强调知识,即一个人对生活的洞见,小说家往往会认为想象力更重要。无论是推崇知识还是推崇想象力,最后都要在还原生命世界的层面上达成某种共识。所以,“考古”是写作者的知识和想象力之间的桥梁。张定浩说,“《白夜照相馆》体现了想象力的奇妙,《在平原》更强调知识层面对艺术和人生的洞见。我觉得在接下来的写作中,(王苏辛)可以在考古层面把知识和想象力进行融合。”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现场:李伟长、郭 浏
撰稿:法雨奇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