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8日09:16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次
从左至右为于是、章缘、赵松
7月20日下午,小说家章缘携短篇小说集《春日天涯》作客第312期思南读书会,与作家、译者于是,以及小说家赵松一起,分享对于短篇小说艺术的理解,讨论小说中表现的当代人际关系。
蝉蜕:“被写下的故事如同蜕下的壳”
《春日天涯》是章缘从1995年至2017年的短篇小说集。章缘表示,自己一直偏爱短篇小说的”精致”跟”力道”。用沪语中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作比,她认为,短篇小说的写作是在有限篇幅中赋予故事回味的空间,这就像“蝉蜕”:一个故事的发生如同在地下蛰伏了十几年的幼虫,需要作者酝酿,等到时机成熟,被写下的故事如同蜕下的壳,是邀请读者参与进来理解、“做道场”的空间。
“短篇小说中重要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洞见”,章缘谈到,优秀的短篇并非一次性读完的故事,而应拥有微妙的氛围,就像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其现实细节惟妙惟肖,但又很难说清其中的内核。
章缘
除了强调作者在短篇小说写作中所需的功夫外,于是认为,短篇小说也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章缘在书中对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困境描写并非所有人可以一眼看透,读者也应采用微妙的态度进行解读。”
赵松指出,自海明威后,小说写作不仅要求作家讲好故事,而更偏向对叙事空间的拓展。“短篇小说某种意义上是对诗歌的代替,它难以像普通故事一样可以被简单复述,能给作品的解读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赵松
在《舞者莎夏》中,女孩莎夏执着于跳舞,希望以跳舞在美国生存,却一直处于社会边缘。当她终于获得舞蹈比赛新人奖,告知朋友有一个好消息,所有朋友第一反应都是:她怀孕了。在他们眼中,作为已婚女人,没有比怀孕更好的消息,却完全忽视了她对于舞蹈的艺术追求。
赵松说:“这篇小说写出了一种愤怒,非常微妙而强烈地传达出现代人内心孤独、互不理解的尴尬处境。”他认为,好的短篇并非为了讲述日常的道理,而是去发现人们艰难的处境,人与人之间脆弱的关系。所以,“《春日天涯》是经得起推敲的小说集,它能跨越时间,内容永远都像正在发生一样。”
像“拿破仑蛋糕”一样复杂与丰富
对生在台湾、居于美国15年又来到上海15年的章缘而言,她的短篇小说中常有对于异乡独特的观察。《乒与乓》里讲到台湾单身女性专门在上海去学怎么打乒乓球,《最后的华尔兹》也发生在台湾人在上海开设的舞厅中。
生于上海的于是谈到,学跳舞、学乒乓、学书法似乎是上海人不会特意去做的事情,一个异乡人在本地人特别熟悉的城市空间里,去一个本地人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后做了一些本地人不会做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些我们生活当中似是而非、好像知道却又没那么了解的人物,这些人物全部融入到小说中。从小说来看,她感到章缘对于上海的了解似乎比上海人还要深刻。所以,章缘如何通过小说家眼光挖掘一个陌生的城市?
于是
在章缘看来,异乡身份对作者来说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写小说需要对居住的环境与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只有现实细节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才能让读者相信作者后来的洞见。”
在每一处异乡都有长期居住的经历,才能塑造出章缘独特的观念。“我像一块拿破仑蛋糕,一层台北、一层纽约、一层上海,叠加之下才有复杂的口感。”异乡人的经验可以为作品带来丰富的题材,章缘说:“一旦你换了一个地方生活,便能发现天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体系,这也增加了作品的复杂度和丰富性。”
赵松认为,除了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人与人的误解,而章缘的小说能够在异乡人的眼光中进一步展示现代人际关系的脆弱和断裂感。
现场读者
《更衣室的女人》表现了夫妻之间的误解。当丈夫无法理解妻子,他会产生猜忌,产生攻击性,他特别想知道:你怎么能对我有隐私,夫妻之间到底能不能有隐私?
“这篇小说带有潜在的攻击性”,赵松评价,“作者没有作出任何评论,而是不断展现夫妻双方总是在驴唇不对马嘴地碰撞,丈夫对妻子隐私的干涉,最亲近的人不懂得尊重自己,自己不懂得去尊重最亲近的人,这体现出现实的残酷性。”
于是认为,《华人郊区》与《深鱼》两篇作品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深鱼》中父亲与儿子两代移民间的冲突也说明,即便人们拥有同样的文化背景,同样的文化背景也还是会产生巨大的误解。”
“从写作本身来看待作品”
对作家来说,除了在作品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还需要处理现代生活与自我的关系。章缘说,“有时你会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知道了也不敢追求。与他人的矛盾是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结束的,但自我的分裂会24小时伴随你。”
《舞者莎夏》里的莎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舞者,她的母亲要求她结婚生子,相比之下,艺术更显得无用。然而,莎夏敢于追求梦想,因此她的自我没有分裂,“可是当她追梦的时候,她与现实中别人的关系就破裂了。”章缘说。
读者提问
于是提到,《攀岩》创作于2013年,三四个年轻人考上大学后外出郊游。很多戏剧性的场景像是一个中年女性对过去的回望,展现了内心困扰,“不仅具有回溯青春的感动,也暗含着自我与自我之间的断裂。”
对此,赵松谈到,作家在写作时会拥有不同的自我,“就像分身一般能在作品中自由自在地游荡。”他提醒读者在解读小说时,不应将作者个人的生平当作佐证作品内容的材料,“我更加倾向于从写作本身来看待作品。”就如同纳博科夫等战后从欧洲到美国的作家,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于人们对地域差异和作家个人经历的好奇,而是因为作品本身征服了读者。
“我并非在回望自己的过去。”章缘强调。由于年龄增长,对时间的感觉发生变化,所以章缘近两年的写作中表现了一种自我断裂感,也会涉及到女人进入衰老以后的故事。她谈到自己不是一个很有计划或企图心的作者,但依然热爱写作,“我之所以能写二十多年的小说,也是因为我爱它,也许读者会很小众,但我会一直兴致勃勃地写下去。”
嘉宾为读者签名
现场:李伟长
撰稿:高可欣
改稿:陈 思
摄影:隋 文
编辑: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