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3日13:09 来源:文学报 作者:张滢莹 点击:次
5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诗歌座谈会——茅台杯“重温初心,红旗飘扬”上海诗歌行动在上海市作协大厅开启,这也宣告了该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帷幕。“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诞生地,是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地,《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出版地,也是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地。”座谈会主持人、《诗刊》社副主编、《中华辞赋》社长王冰如是说,“选择在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诗歌座谈,是希望以诗歌的形式追溯党的创业历程,重温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党的不畏艰难、光荣奋斗的优良传统,高举新时代的旗帜,锐意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领新时代的浪潮。”座谈会现场氛围热烈,来自各地的近40位诗人就主题诗歌的创作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重温初心、红旗飘扬’诗歌系列活动在上海的举行,对所有诗人而言都提供了一次重温革命历史、重新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初期情况的机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说。他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改变了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当时占世界人口1/4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于党的诞生地所举行的此次活动,因此拥有着特殊意义:“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百年历程,联系到党的成立、党所经历的历史风云、历史征程、所创造的历史伟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诗人都应该表达出对党的热爱,写出党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吉狄马加表示,当全球疫情依旧肆虐,我国则在党的领导下成功阻击疫情、迎来国内平稳有序发展之时;当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时,对作为过来者和见证者的所有人来说,都感受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体制优势,也无疑形成了一次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在诗歌中体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维度,还是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都是当下诗歌的主流。”吉狄马加认为,无论是伟大的诗人,还是重要的诗人,都是一个健康的诗歌生态的呈现:“诗歌写作中都有属于个人性的东西,以个人性的写作反映个人生命经验,也会在其中折射时代主题,提供与更多公共经验相契合的感受。”
针对主题性作品的创作应当如何开展,吉狄马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题性诗歌不应当是“分行的政治”,诗人必须进行文学的呈现——“尊重写作规律和文学规律,在写作中处理好题材与创作的关系,为内容找到最佳的艺术呈现形式。”吉狄马加以聂鲁达的《西班牙在心中》、肖洛霍夫《他们为祖国而战》等作品为例:“事实证明,历史上许多经典作品也是主题性的写作,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他也希望在当下诗人们的书写中,能有一些作品在时间历练后,能成为经典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而举办的这一系列活动,是为了对红色精神遗产的重温,再次感受党的初心,也是为了对许多问题进行重新书写和认识,就如何写好主题写作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
“上海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包括早期工人运动在内,很多伟大的事件都发生在上海。如今我们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作为诗人,每个人有个人的体验,但是这种个人的体验要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历史结合起来,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人性到公共性,进行很好地融合。”《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在《文汇报》副总编辑、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缪克构看来,新诗在百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重要的作品:“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新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1920年代郭沫若写过《黄浦江口》,1950年代公刘写过《上海夜歌》,后来艾青写过《大上海》,更不用提《子夜》和《上海早晨》等大量文学作品。”在接下去的一百年中,如何使诗歌接续伟大的古代诗歌传统,并体现新诗的艺术特点,需要每位诗人有所追求、有所考量。“对我们每个诗人来说,要寻找自己有辨识度的艺术表现形式,把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艺术性表现出来,把时代性、人民性和艺术性的‘三性’结合好,就一定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座谈会上,多位诗人就这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写诗与记者记录不一样,和社会评论家也不一样。诗人的写作是用个人的、艺术的感觉和感受,真诚地把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经历写出来。”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说。深深动容于龙华烈士陵园中英烈的舍身奉献,赵丽宏曾写过一首不展现具体人物,却以精神力量打动人心的诗歌,“英烈们为了国家、民族,为了理想和真理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的确动了真情投入创作。我认为,在主题创作中,必须具备真诚、真实情感,以及个人独特的感受,这样的诗才可能留下来。”如今,面对丰厚红色历史的资源时,如何表现、如何表达,困惑和难度依然存在。这种感受,在贵州省作协副主席、诗人姚辉眼中汇集而成的应当是一种诗人面对历史时的诗性智慧:“对历史一方面要准确认识,另一方面要有效表达,如果没有对自己的创作提升的责任感,写作就容易陷入狭隘。”
“有些诗人写个人写得很好,写主题性的诗就很片面、浮于表面,为什么?还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心和真情放进去,没有进行艺术的、文学的处理。”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诗人荣荣表示。她以诗人高鹏程的一篇作品为例,阐释了主题创作应当如何“落地”:“象山本就靠海,盐是不可缺少的物品,当一位基层的干部被他比喻为一粒盐,融汇于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时,这个鲜明的意象顿时产生了感人的力量,也在主题性和艺术性上实现了和谐统一。”在诗人桂兴华看来,意象不出新,本就是不少诗歌流俗的原因。早在1993年,他就以政治抒情长诗《跨世纪的毛泽东》展开了自己的主题性创作,上个月,“兴业路:桂兴华作品音乐朗诵会”也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以小见大、在创作中寻找拥有好的意象,和自己个性特质的表现方式,才能使作品拥有真正的力量。”他表示。
“作为一个真诚的诗人,不能对百年的历史进程假装看不见,要正视它,以艺术激情、艺术感染力去作真实的表达。只要是真诚的,总归能够写出好的作品,一个诗人应该有放眼世界。”上海大学教授、诗人张烨表示。自汶川地震以来,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诗人杨绣丽一直持续着主题性诗歌的创作,她也将诗性的感受融汇到报告文学的创作中,推出了包括《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等在内的红色主题作品。在她看来,无论是感性的诗歌形式,还是理性的报告文学形式,都是创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体现。主题写作中不间断的艺术探索,在《上海诗人》副主编、诗人孙思看来也需要一种姿态的转变:“红色题材不是‘你听我说’,不是凌空高蹈,而是要把自己放到小草和泥土的位置,要挖掘到人和事背后深层次的情感痛点,才能真正有感染人的力量。”
下午,诗人们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纪念馆及《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地,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的活动履迹,晚间将举行一场主题诗歌朗诵会。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介绍,为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上海的文学界诗歌界经过整体策划的创作、以及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筹划均在有序推进中。“近年来,上海市作协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推进诗歌创作的进一步繁荣,特别是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关于重大历史节点的主题创作等,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王伟说,“我们对上海这座城市所拥有的红色资源感到非常骄傲,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上海的诗歌创作,特别是主题性的诗歌创作中,还要不断学习全国各地好的经验、好的作品。这次各位诗人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就近学习、借鉴的良好机会。”
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协《诗刊》社、上海市作协、茅台集团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