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文学信息

丸尾常喜《鲁迅传》:以这一从野草在明与暗之际作证

2023年04月26日10:41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次

从左至右依次为薛羽、倪文尖、毛尖、孙晓忠


2月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倪文尖、毛尖、孙晓忠作客思南读书会385期,围绕《明暗之间:鲁迅传》,从鲁迅生活过的城市、中日鲁迅研究以及鲁迅在当代生活中的形象等方面分享各自的想法。光启书局副总编辑薛羽担任主持。



“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明暗之间:鲁迅传》的作者丸尾常喜是日本战后第二代鲁迅研究者,也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这本书是他早年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去年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引进出版。


作为出版方,薛羽介绍,《明暗之间:鲁迅传》分为九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展开论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是丸尾常喜应日本集英社的邀请,为该社“中国的人与思想”系列丛书撰写其中一本。


丸尾常喜曾在大阪市立大学跟随增田涉攻读硕士,而增田涉曾于1931年到访上海,在内山书店结识鲁迅,听其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及《呐喊》《彷徨》长达数月。后来,增田涉成为了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写过《鲁迅的印象》等专著。在这个意义上,丸尾常喜也可以说是鲁迅的“再传弟子”,直接获得了不少感受和理解鲁迅的启示。


薛羽


薛羽提到,丸尾常喜特别重视文本细节,“他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鲁迅常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处于近代中国,当时汉语的意思不是特别确定,或者说用语环境非常丰富,鲁迅对这些词汇有自己的用法。后来,丸尾常喜专门编了一本书叫《鲁迅的语典》,就是介绍鲁迅各种文章当中的词汇。”


倪文尖用“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两个词来评价这本书。他谈到,一方面,作者充分考虑了普通读者的需要,用时空的变化构成章节的脉络,非常清晰;另一方面,在“鲁迅文学的发生“的重要话题上 ,作者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线索,“丸尾常喜非常看重鲁迅的辛亥经验,而且他明确指出,鲁迅在辛亥革命时就是一个革命者。他和另外两个革命者秋瑾与徐锡麟,有过交集、也有过分歧。”


倪文尖


毛尖认为,这本书中展开了中日之间鲁迅研究的对话。日本的鲁迅研究中也存在分歧,竹内好曾经非常反对太宰治在《惜别》中描写的“有点犹豫”的鲁迅形象,但这种形象在丸尾常喜的文本中似乎有所延续,“丸尾常喜的写作视野非常辽阔,既能看到当代鲁迅评价中不同的脉络,也能看到在中日框架中的鲁迅。”


毛尖


孙晓忠回忆起自己多年前在讲座中对于丸尾常喜的印象,“他当时演讲的是《由随便到偏要》,大家有点听不懂,他的研究方法是抓住一个关键词,看它出现在鲁迅哪些作品中。不论是研究鲁迅还是现代文学,日本学者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扎实、非常认真,这个特点也体现在这本书中。”


孙晓忠



沟通两种鲁迅的桥梁:弥合黑暗与光明

毛尖谈到,鲁迅在国内有两种不同的刻板印象。一种是为了将鲁迅变成普通人,树立特别“好玩”、特别“时尚”的鲁迅形象,“比如提到鲁迅的修辞永不过时,无论是老年人、小孩还是青年,他们都在使用鲁迅的语言。甚至有人拿出鲁迅照片,看到他叠穿毛衣,就说鲁迅多会穿衣服。”另一种是把鲁迅革命导师化、思想家化,“鲁迅的所有形象都特别严肃、不苟言笑、话少人狠。”她说:“在丸尾常喜的这本书中,他弥合了两种鲁迅,或者说,他成为了沟通两种鲁迅的桥梁。”

现场读者


她提到栀子花这个细节,“从第一次从日本回来,‘在他回国的行李中,除了自己的组织学标本,还有一盆栀子花’;到离开北京,‘但唯独鲁迅从日本带回的栀子花来留着,鲁迅将他赠送给了喜欢花木的表弟’;再到广州时期,‘鲁迅在西站的一间房里整理旧作度过,桌上渗水的盆里面,水横枝正伸展着嫩绿的小小枝叶(水横枝是水中栽培的栀子)’这体现了丸尾常喜前后呼应的能力,从一盆花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男人的喜好,也看到一个被家国命运席卷的男人。”

孙晓忠提到,正如书名中的“明暗之间”,这本书也弥合了光明的鲁迅与黑暗的鲁迅。他说:“明暗之间”取自《野草》中的一句话‘我以这一从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鲁迅所处的位置是比较独特的,这决定了他的丰富性,大家在高呼要引进西方的科学理性时,他有点质疑,当大家完全走向黑暗的时候,他也不赞同。他总是对现实存一点质疑,有一点犹豫。”


现场读者


毛尖用书中另一句话作为补充,“所谓彷徨,是指面对觉醒却找不到去路的痛苦,在荒野中徘徊,以寻求道路”,她说:“鲁迅将这种世界称为明暗之间或不明不暗的世界,不一定说明是什么,暗是什么,它是一种状态。”



“鲁迅是一个坐标系”

薛羽谈到,鲁迅不仅在学术圈中至关重要,他也始终活在大众生活中,比如那些具有生命力的鲁迅金句、那些教科书中的经典文章,还有影视作品中深入人心的鲁迅形象。

读者提问


倪文尖用“鲁迅是一个坐标系”来描述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关于教科书中的鲁迅,倪文尖介绍,初高中教科书中共有12篇鲁迅文章,初中7篇,高中5篇。总体来说,教科书中的鲁迅形象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鲁迅是一个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但是,难度在于老师如何去教学,“课文肯定是要选,但是未必要读得那么透、那么完完全全地明白,不要抠太多的细节。”倪文尖比较遗憾的一点是选文中杂文占比较少,“鲁迅骂人的文章,恰恰是鲁迅精髓的所在,这也是鲁迅非常重要的侧面。”


关于鲁迅的当代影视形象,毛尖与孙晓忠都认为处理过于简单化,一种是刻板的文青形象,另一种则是单薄的伟人形象。以《觉醒年代》中的鲁迅为例,毛尖谈到,“剧中对鲁迅很仰视,永远让鲁迅抬起头,总是拍他的侧颜,把鲁迅的发型弄得很硬,一根一根抽烟,游离在会议外。”


嘉宾为读者签名


此外,她提及“如何塑造许广平”也是塑造鲁迅的重要指标。她说:“在两人的婚姻中,许广平是非常灿烂的、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在《两地书》中,她与鲁迅是在平等对话。所以在影视剧中找一个相对不那么好看甚至有点粗糙的人来演许广平,这是不合理的。”


思南读书会NO.385简讯

现场:陈 思

撰稿:陈 思

摄影:迟 惠

编辑:邹应菊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2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