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新时代军旅文学叙事多向度的可能性

2024年12月11日12:19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傅逸尘、石钟山、傅汝新、

黄咏梅、宋嵩

撰稿:蔡圣辉

12月16日下午,傅逸尘携其主编的“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与作家石钟山、傅汝新、黄咏梅、宋嵩做客思南读书会441期,共同探讨新时代军旅文学叙事的可能性。

“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由文学批评家傅逸尘担纲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出版《我的喜马拉雅》《一塘莲》《老鹰之歌》《大西迁》《全面击溃》《气候幽影》《抵抗日》《夜北平1938》八种。该丛书在坚守着当代军旅文学崇高、阳刚、英雄的核心审美价值和精神立场的同时,也在文学性层面做出了突破与创新。

日常化的战争书写

傅逸尘认为,要打开军旅文学的新面向,首先要重建叙事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自新时期以来,战争文学与革命历史文学从一体化的文学观念中走出来,注重对人性的深描;80年代末,新历史小说的流行解构了正统的历史观念;90年代商业浪潮袭来,世俗化与欲望化的表达夹杂其中;到了当下,军旅文学越发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作家们试图从历史长河中打捞个人化与日常化的命题。“越来越多被解密的史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语资源,我们也因此有能力挖掘历史盲点,看到英雄的背面,写出不一样的生命传奇,从而将鲜活的个人从历史深处拯救和解放出来。”

 傅逸尘

傅逸尘谈到,不同作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军旅文学的日常化书写。石钟山的《我的喜马拉雅》着眼于进藏解放军如何面对家庭内部的生死抉择;傅汝新的《一塘莲》以解放战争时期卢氏三姐妹飘摇又惊心动魄的命运为主线。

 石钟山

石钟山表示,作为曾有过军旅生活的作家,他的创作是从感性出发书写自己的经验和内心的感受。在了解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时,翻阅书籍和观看记录片仍让人感到隔阂。当他真正走进西藏采访老兵时,才真切地被他们的生命故事打动,“他们一路坎坷地来到西藏,驻扎在此,平定叛乱,后继者又守卫、建设着西藏。如一位政治部副主任所说,‘这里的每一个战士,只要坚守一分钟,就是在奉献’。”

黄咏梅

黄咏梅认为,《一塘莲》的独特之处在于采取了以轻击重的叙事策略。它很少正面渲染战争的残酷与血腥,反而花了大量笔墨描写辽南地区的风光。这似乎在写日常生活,细读之后却能发现人物的日常生活是被战争侵蚀过的。比如卢氏姐妹在莲塘边长大,故事结尾时她们又回到莲塘,尽管一池风景与从前并无二致,但战争的飓风下小人物只能如蓬草般摇曳,她们的命运已不复当初。

“去崇高”的英雄人物

傅汝新认为,不同年代军旅作家的写作已发生重大改变。五六十年代的军旅文学塑造的英雄人物是单向度的,而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现了严酷军事生活之外的世俗层面,具有开拓性意义。《一塘莲》也处在变化的延长线上,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人物群像。卢氏三姐妹并不天然具有英雄主义和自觉跟随共产党的思想高度。身为三名普通女性,她们被迫卷入革命,之后无论是思想感情还是人格命运都有所改变。小说还刻画了另一种豪绅形象,方七爷孱弱、好赌,但关键时刻愿意付出巨大财力营救八路军团长。

傅汝新

在黄咏梅看来,这套丛书中的人物仍然崇高,但并不完美。《一塘莲》中的女性在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与内心情感之间摇摆不定,《我的喜马拉雅》中军人家庭在国与家、大我与小我的抉择间矛盾痛苦。“这套书很好地阐释了一个写作定律,人性是最恒久的战场,感情是最崇高、最动人的正义。正如《我的喜马拉雅》中马师长所说,‘我们都是人啊,不是神啊’。”

 宋嵩

宋嵩补充道,《一塘莲》为中国军事文学的画廊增添了三个鲜明又奇特的女性形象。它既没有直接以女兵为主人公,也并非勾勒从普通女性到女战士的成长史。三姐妹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参与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为革命队伍做了许多贡献。战争结束后,她们没有作为女兵留在部队,而是再次回到家乡。她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尽管对于革命并没有成熟的认识,但对于真爱的追求却执着坚定。老三卢云遇见了英俊、善战且深受战士爱戴的高团长后便坚持追随;老二卢秋与田镇长互生情愫,即使田镇长曾因在部队中犯错而被贬为基层干部,但他的学识与谈吐仍让卢秋爱慕不已;老大卢芳为救妹妹忍辱负重嫁与方七爷,后来逃离深宅大院,寻找自己的幸福。

现场读者

“丛书是‘去崇高’的,所谓的‘去’,指的是远离僵化的崇高,迎向高度内心化、情感化与文学化的崇高精神。”傅逸尘说。

多元的军事题材

宋嵩认为,新时代的军旅文学实现了题材上的多样化。窦椋的《全面击溃》描写了两名武警特战队员潜伏在黑社会团伙中,为完成任务而牺牲自己的过程。小说杂糅了多种背景知识,包括扫黑除恶、军队反腐等。孙允亭的《抵抗日》讲述了卢沟桥事变时,几名普通的中国青年,乃至日本的反战青年在北平与侵华日军作斗争的故事。小说改编了藏本英明失踪事件,既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又融合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刘伟强的《气候幽影》聚焦当下“全球气候变化”的议题,描写了中国气候学家阻止美国政客利用气候变化谋取巨额利益的跨国阴谋,其中涉及到美国国会、联合国、国际气候会议等多个话题。因此宋嵩向傅逸尘提问,《气候幽影》是否溢出了军旅文学的边界。

读者提问

傅逸尘回应,传统的军旅题材局限于战争本体以及军营生活的日常经验。随着时代发展,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在两军交锋与炮火洗涤之外又多了不同的战争形式。刘宏伟从自身经验出发,刻画了以往的军旅文学中极少触及的气象兵群体。小说以气候问题为切口,折射大国间的博弈,既具有全球化视野,又有前瞻性。“《气候幽影》打开了以往被遮蔽的军旅文学的叙事空间,它给了作家与读者一个启示,即关注新的知识领域、新的作战方法、新的战争伦理等。”

嘉宾为读者签名

“这套丛书想做的,就是重新构建军旅文学新高地。这样一种努力溢出了军旅文学的领域,可以拓展到整个新时代的中国文学。它对于文学观念、叙事方式、美学范式以及文学趣味发起集群性的冲锋,试图搅动起某种文学潮动,也为当下安静的文学场域注入不一样的声音。”傅逸尘说。

思南读书会NO.441

现场:戚译心

直播:庄清扬

撰稿:蔡圣辉

改稿:郭  浏

摄影:隋  文

编辑:邹应菊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5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