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李欧梵的文学世界——《李欧梵文学课》新书分享会

2024年12月11日12:30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陈子善、陈建华、周立民

撰稿:陆铭晖

1月13日下午2时,陈建华、陈子善、周立民做客思南读书会第444期,以新书《李欧梵文学课》的分享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一同走进知名文化研究学者李欧梵的文学世界。本次分享由东方出版中心编辑冯媛主持。

一场十年前的演讲

《李欧梵文学课》一书内容取自2014年李欧梵在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主讲的系列讲座,题为“从世界文学的视野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着重关注跨民族、跨语际的文学、文化主潮,重新提出“世界文学”的问题,聚焦东亚文学所扮演的角色。本书涵盖了他早些年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与思想精华,尽管迄今将近十年,李欧梵对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反思,在现在看来仍充满活力。

陈建华

提起那场十年前的系列讲座,本书主编,当时在上海交大任教的陈建华回忆:讲座共有四场,最初讲稿发表于陈子善主编的《现代中文学刊》,由不同的学生整理,故存在一些偏差;直到多年后参考校方收藏的讲座视频,完整的讲稿才终于整理完毕得以出版,也就是如今这本《李欧梵文学课》。尽管是十年前的系列讲座,今天看来,李欧梵的许多观点仍然颇具价值。

提到本书的内容与阅读方法,陈子善建议读者先读由陈建华撰写的序言和后记,以便更详细地了解讲座的背景与本书的出版背景。他提到:李欧梵到内地的演讲次数颇多,对年轻的学生与研究者而言,针对李欧梵在内地的演讲进行系列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课题;为此可以结合演讲集《未完成的现代性》《人文六讲》《两间驻望:中西互动下的中国现代文学》与这本《李欧梵文学课》一道进行阅读,以了解不同阶段的李欧梵在关心什么问题,思考什么问题。

陈子善

与其他几本不同,本书是李欧梵围绕林琴南、鲁迅、施蛰存、张爱玲四位作家的个案研究。从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角度切入,李欧梵的认识与讨论不断推进、极富层次感。陈子善说:“我们读李先生的书,可以感觉到他的视界很开阔,无论什么话题都能侃侃而谈。”他可以讨论波德莱尔对鲁迅《野草》的影响,也可以从中英文本差异的细微角度探讨张爱玲后期的双语小说写作。与此同时,本书也引发了陈子善对施蛰存、陆灏等人物的亲切回忆。

周立民

周立民则谈到对李欧梵的印象,24年前冬天的大连,一场诗歌研讨会上,他第一次见到李欧梵本人。今天通过对李欧梵著作的阅读唤起了这些回忆,周立民说:“李欧梵先生对我们学习现代文学的学生来讲,是像神一般的存在,尤其80、90年代,阅读他的著作的过程给大家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的评价、认知,和原来陈旧文学史上的表述是大不一样的。”

为文学文化研究开启视野

“李欧梵先生的著作恰好让我们看见了在层层涂抹和遮蔽之下的另一个世界。”周立民说,本书的四篇文章像是四条不同的线组合成的四个不同的世界,每篇文章都可以引发出许多话题。这种话题性来自李欧梵的学识,以及狐狸型学者的自命。除了对文学作品的探讨外,这些文章也谈了很多电影、音乐等相关文化现象。

现场读者

谈到自己的阅读印象,周立民指出了书中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包括李欧梵推进式的思考方式、多点式独特的研究角度、坚实的理论背景支撑、灵活的理论转换化用等,通过他独特的角度,李欧梵为我们今天谈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打开了更大的视野。同时,通过文学的思维研究文学,使得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得以彰显,文本的活力得以解放、激活。

“李欧梵先生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包括他的研究著作也不是枯燥的,或唯理论至上的;都是从个人对作家作品最基本直观的出发,来表现他自身的复杂理解。”陈建华说。他分享了一则关于李欧梵在上海拜访施蛰存的故事,“李欧梵向我们揭示了施蛰存在现代主义的表面下,深层跟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施蛰存所代表的更为深入细微的现代主义面相……他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来重新打开了人们对于施蛰存先生作品的理解。”

现场读者

“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来看,李欧梵的四个讲座为我们带来了有关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启发:我们如何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的局限?现代文学到底是什么?”陈建华认为,李欧梵把自己的人生与文学联结在了一起。“对于文学、历史或现代性的理解,并不单纯把它们看作抽象的概念,而是作为个人的经历,由此产生对中国文学作家作品的理解。任何文学都是在这样的流转之中产生的。”

在反思中前进

陈子善补充了许多有关李欧梵在上海的经历,并指出,本书展现了李欧梵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视角,尤其是对施蛰存的《魔道》和《夜叉》两篇小说的解读,他提出了关于作家的想象力是否有边界,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以及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学的问题。

读者提问

陈子善向读者推荐李欧梵的其他演讲集,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其他李欧梵著作。此外,与文学研究相关,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香江文学研究丛书也值得期待。

嘉宾为读者签名

提到李欧梵的最新回忆录《我的二十世纪》,周立民赞赏其如同杨苡先生的回忆录一样精彩,都反映了二十世纪的动荡和变迁;也如施蛰存和巴金的感悟呈现的,历史迅速地涂抹和更新,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二十世纪人,对二十一世纪感到迷茫。周立民表示:“我们之所以读不懂,就是因为很多迷茫的东西作家也没打算写清楚。我们在读这些书的过程中,其实也需要一个对于我们自身生活和我们经历的思考和反思。像李欧梵这代人,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他们才能不断地前进和不断地创新。”

思南读书会NO.444

现场:戚译心

直播:庄清扬

撰稿:陆铭晖

改稿:郭  浏

摄影:迟  惠

编辑:邹应菊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5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