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情感时代》:“情感死了,情感万岁”

2024年12月11日12:51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许纪霖、金雯、汤拥华

撰稿:王瑞琳

3月1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连聘教授金雯携其著作《情感时代》做客思南读书会448期,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中文系教授汤拥华共同揭示情感的前世今生,剖析情感的意义及当下的启示。编辑陈斌担任主持。

身体与灵魂的桥梁

《情感时代》以“情感”为线索重新审视十八世纪西方启蒙思想与现代小说的兴起,情感的价值与社会观念相互辉映,见证了现代性在欧洲的兴起。

金雯

        金雯将情感理论追溯到笛卡尔,在《灵魂与激情》中,笛卡尔将情感理解为“身体和精神之间的桥梁”,“笛卡尔的情感观念是一种新的对身体、精神关系的理解,我们的身体感知转化成主观判断,这个过程就是情感。”

在金雯看来,现代社会的兴起与新的情感理论是相辅相成的。人们相信灵魂和肉体可以自发地连接在一起,而不需要一个外界权威保证他们的和谐一致,这就意味着可以把人看成是一个自发整合的整体,整个社会机体也可以通过良性的情感互动来运作,这就保证了一种新的政治主权观念发生——主权在民。

许纪霖

现代性同时具有理念和现实的维度。当高昂的理念面临与现实的冲突,思想家对人性自我协调的追问背后亦贯穿着乐观与悲观两条线索,“悲观的情绪蔓延告诉我们,其实情感还有另一种理解,情感不仅是协调身体和精神的桥梁,同样也是身体所产生的一种非常晦暗不明的警告。”

汤拥华

金雯更进一步阐释了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冲突,“身体所受的压力往往是个人自发的需求和愿望,当个人的向往或解放身体的需求和社会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很难直白地表达对外在限制的反抗。”

由此,情感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悖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理想愿景,另一方面深刻意识到自由的不可能”。情感的双重面向提供了一个切口,“让每个人意识到我们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受到无形束缚,但我们也可以突破它,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不自由。”金雯说。

陈斌

从当下关于“情绪价值”的种种讨论中,汤拥华补充了对“情绪价值”的理解。“‘情绪价值’最初来自于营销学的概念,我们的商品因为附加了‘情绪价值’才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从而被更好地接受。亚当·斯密的出发点是一个利己的经济人,但人却能够同情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我们的社会分工和整体功利。”他重新反思了作为桥梁的情感,“情感不仅是身体和灵魂的桥梁,也是自我与他人的桥梁,我们不只是强调属于私人隐秘的世界,恰恰是要把情感带到公共空间来。”

情感需要启蒙的时代

汤拥华引用罗蒂的研究,重新审视了小说兴起与公共领域的关系。哲学诉诸于时代共同的知觉,而从历史的发展来说,当小说兴起之后,哲学的时代就停止了。“我们将只有小说,在小说之间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各色人的生活,而且我们以各种眼光、各种叙事、各种同情之理解去展现这样的生活,我们只能随着变化而提出不同可能性。”

谈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金雯回应,在历史话语和哲学话语中,情感固然重要,但它一定要成为人完整性的体现,“我们往往要在隐忍中调整、约束情感使之回到较为温和的状态。”而诗歌的功能在于激发一种公共情感,诗歌鼓励我们解放情感,而且让情感公开地表达出来。

现场读者

就十七到十八世纪而言,金雯认为,小说在公共交流中始终有着“让情感更加锐化的渴望”。“不存在私人情感,没有私人语言,话语就是在集体生活当中生成的,情感也是这样的。”

从思想史出发,许纪霖谈到了十八世纪并行的两股启蒙思潮——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感和意志的觉醒构成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其实人骨子里是不太理性的,最后还是被情感操纵。就像董宇辉带货,通过一个故事,调动的是记忆中的温馨,你发现和董宇辉共情了,你被打动了,于是下单买了一包大米。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依旧在十八世纪情感启蒙的延长线上。”许纪霖补充。

现场读者

然而,今天这个高呼“情绪价值”的时代就是一个情感时代吗?

在金雯看来,这个“情绪价值”泛滥的时代更是“一个情感需要启蒙的时代”。“情绪价值”掩盖了人们对情感的恐惧。短视频的爽感可能激发了我们身体最深层的欲望,但我们对这样的情感经历其实是非常抗拒和恐惧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求稳的状态中,与其“被激情摧毁”,不如“缺乏激情”。

“启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知识或观念的传播,倒是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他人,如何用我们的知识去设计、想象自己和他人的未来,推动我们的幸福。”金雯说。

“情感死了,情感万岁”

在许纪霖看来,某种意义上,我们的情感在走向一种“降维”。“我们所看重‘情绪价值’,至少一部分是被以图像为中心的新媒体所塑造的。”换言之,“即时感”主导了我们的生活,但“真正的情感需要经过文明的熏陶和文化的训练。”

在过去,情感好像是私密的,随着近代公共领域的崛起,“情感如何回到公共空间”也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网络将私密性转化为一些公共符号,转化界限在哪里?所有的情感都具有公共性吗?在许纪霖看来,我们需要警惕“一个虚假的情感时代”,“在各种名人的八卦中乐此不疲,但背后是泛滥的欲望和假冒的情感。”

读者提问

汤拥华同样谈到了对情感的忧虑,当短视频逐渐占据情感表达的主流媒介,每一句话看似都提供了强大的“情绪价值”。这让他想到了我们当下面临的AI挑战,也许到某一天,幸福的人生是就由这样简单的情绪组成的,人的情感也会逐步简化到AI的程度。

他追溯了情感的历史,从魏晋人的自觉,到汤显祖的《牡丹亭》、金庸的武侠小说,每一个时代都会因为情感的勃发而被人们记住。“当我们用情感达成自己内心的协调,或自我和他人协调过程中,千万不要低估了情感本身的深度。”

嘉宾为读者签名

“情感背后要有故事,如果一个时代没有故事,或者只是那些猥琐、平庸的故事,那是称不上情感时代的,只是一个情绪时代。从这点而言,我们依然需要人文的东西来支撑情感的力量。”许纪霖表示赞同。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恐惧,也会有自己“荡气回肠”的情感。在汤拥华看来,“只要恐惧还在,与恐惧相关的忧郁还在,文学的源泉就不会枯竭,情感源泉也不会枯竭。”

如许纪霖所说,“过去我们一直在谈启蒙,启蒙就是理性,但今天的启蒙也同样需要情感的启蒙,启蒙死了,启蒙万岁。今天我们同样要说,情感死了,情感万岁。”

思南读书会NO.448

现场:戚译心

撰稿:王瑞琳

改稿:郭  浏

摄影:隋  文

编辑:邹应菊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6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