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越洋家书》:东西交融的教育智慧

2024年12月12日09:04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夏德元、张力奋、陆波、彭希哲

撰稿:周欣怡

5月7日下午,陆波携其新书《越洋家书: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家庭教育样本》与复旦大学教授张力奋、彭希哲做客思南读书会412期,分享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教育智慧。编辑夏德元担任主持。

必需的挫折教育

《越洋家书》选录陆波与儿子留学英美时来往的80封书信,记录了对孩子各年龄段的成长建议,并对当下流行的教育问题进行解答,堪称一部全方位的教育指南。书中提出了“双向养育,共同成长”的教育理念,强调家长与孩子的平等沟通,为广大父母提供了借鉴。

陆波

张力奋谈到,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挫折教育。他提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很难面对挫折,但挫折是人生中的必修课,“这个世界规则不是你定的,我们不是世界的法官,而是过客,如何与世界共存?人生最后能不能有一点意义?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能不能有一点价值?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紧密相关。”在英国读书时,他发现牛津剑桥生活条件很艰苦,对学生要求非常严苛,比如七十年代牛津宿舍没有厕所,冬天只能从宿舍楼跑到另一个楼去上公共厕所,所以,他认为好的教育往往包含着常人难以经受的历练。

张力奋

彭希哲认为,这代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了“快乐教育”,“我们从小要学会怎么应对挫折,碰到挫折不要气馁,不要自暴自弃,从挫折中找到快乐,找到下一步怎么改进,怎么进一步完善你的人生。”

彭希哲

面对未知的未来,陆波分享了父亲的一段话——“再难的事情,从头开始,你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别人能活我也能活。但是越活到后面,想死的老人是很少的,大多数都在医院里怎么着都想活下来,说明经历了人生以后,到老以后,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她认为人生的乐观精神极其重要,“有勇气自嘲自己的人,他才能够走得更远。不管你在哪里读书,你要想好,你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就是去经历,去尝试,挫折也好,喜悦也好,困难也好,失败也好,到最后,都没什么。”

东西教育的分裂

高校与外资银行的工作经历曾经对陆波产生了深刻影响。她说:“我的人生是双重的,白天工作跟着欧洲思维方式走,晚上回家又是比较中国的。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我认识到人的包容与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但高校学生比较缺乏这种能力,而且成绩越好的同学越是缺乏。”他猜测也许这与成长中的教育有关,“复旦学生基本上都来自重点学校,孩子也比较聪明,觉得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完成,不需要求人。进入社会后,名校光环只是入职时的敲门砖,工作后就看你的能力。所以我不断和学生强调,一定要跟人家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可以事半功倍。人际是悟性,学校很难教你。” 

夏德元

同样受到东西文化影响的张力奋谈到,自己前半辈子受中国教育,后来受英国教育,“我很分裂,有一半的东西很孔孟,有一半的东西又很西方,比如我给孩子做规矩,有时我会特别严厉,但明天就心软了。”他认同陆波所说的复旦学生的特点,“说话比较客气低调,复旦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我试试看吧。我在想,不喜欢让对方有过高期待,但是事情的结果往往可能都比你承诺的要好一些,这个会不会是复旦学生的特点?”

现场读者

此外,他谈到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你可以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把门关上。这样的团队精神,一种自己活得好、也希望别人能够活得好的文化,我认为是需要学习的。”对此,陆波表示赞同,她认为提倡团队精神的同时要忌讳比较,“每个人生活在地球上,一定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人的一生很多东西你是不知道的,厚道待人这点很重要。”

父母是问题咨询者,而不是决定者

作为父亲,彭希哲认为,从书中可以看出陆波与儿子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亲子之间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依赖、互相欣赏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最好建立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关键节点把该做的事情做对做好,后面事情相对比较容易。”

提到平等与尊重,陆波提及叶圣陶对父亲的影响。他的父亲17岁时在叶圣陶家里住了半年,受到叶圣陶的深刻影响,“他看到叶圣陶和他的孩子们一起聊天,特别平等。我的奶奶很早就去世,父亲是没有家的人,他对家的认识是从那时候开始。而他对我们的平等,我们吃饭时的讨论,也是起源于那时的所见所闻。”她表示,东西方文化相同的地方在于,所有家庭的第一点都是相互尊重,但在尊重之上,还要在成年之前立好规矩。

读者提问

在张力奋看来,凡是父母刷存在感比较多的场合和经历,最后都是失败的,中国父母常常过早地把自己愿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必须要学会给孩子空间。

陆波表示,父母是问题咨询者,或者分担者,但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因为人生是他自己的。他说:“你自己在成长,成长时把小孩带着一起成长就可以,这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她坦言,自己对博物馆和历史的兴趣是受到儿子的影响,“我最自豪的是,儿子变成我的老师,跟我分享知识。他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信息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不一致,但是我们能够求同存异。”

思南读书会NO.412

现场:王若虚

撰稿:周欣怡

改稿:陈  思

摄影:迟  惠

编辑:邹应菊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39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