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信息

《次洛的可可西里》:“抓住两个世界”

2025年01月17日10:50 来源:思南读书会 作者:思南读书会 点击:

从左至右为马健、龙仁青、黄德海、木叶

1月4日下午,龙仁青携其长篇儿童小说《次洛的可可西里》做客思南读书会第487期,与评论家黄德海、诗人木叶一起,分享对生命、自然、写作、成长等诸多命题的思考。编辑马健担任主持。

回到“原点”的写作

《次洛的可可西里》是龙仁青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小说以神秘的可可西里为背景,用诗意的笔调讲述了男孩次洛失去阿妈后的成长历程,描摹了一段动人的高原故事。

黄德海回忆起十年前初读龙仁青和万玛才旦的感受,作为藏族当代作家中的代表,如果说万玛才旦更多追求民族话语的表达,那么龙仁青的写作往往是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次洛在失去中重新寻找安放自我的所在,其实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成长命题。在日常之外,特殊的民族身份与生存经验也在舒缓地流动着,建立起小说中某些独特的思考与认知。

黄德海

谈起儿童读物,木叶想到了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一种解读是,被经典化的作品最终都会成为一生回溯的启蒙原点,当然还有另一种解读,原点或童真就是艺术家探索、创造的最终境界。

在青海的旅途中,富有童心是龙仁青带给木叶的印象,他会在人群中投入地拍摄不同角度的植株、动物,仿佛拥有着超然于日常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写作便是在探索中不断回到这个原点的过程,“在作品中肯定有虚构的成分,但那已不是习惯意义上的童话,而是超越了某些真实和情感因素之外的真实。”木叶说。

木叶

在黄德海看来,龙仁青的写作充盈着一种自然的诗意,自然的空间并不流于小说的表面构造,而是透露着人间的烟火气,“在某种意义上,人写作写的是自己的爱欲,这种爱欲包括了我们对于人间所有事物的爱欲,而龙仁青的爱欲是向自然开放的,他头脑中的人间和自然始终连接在一起。”

唤起灵蕴的诗意

马健注意到了次洛父母名字的指称,它们分别代表着蓝色的多刺绿绒蒿和黄色的全缘叶绿绒蒿。在散文《绿绒蒿的前世今生》里,龙仁青讲述了绿绒蒿在青藏高原的特别意义,它是一种代替优钵罗(睡莲)的供花,而这种高原独特的植物也被纳入了他龙仁青的写作。“我在这部小说里把孩子的父亲母亲用两种花命名,开始是灵机一动,避免取名的千篇一律,另一个原因就是诗意,任何文体都需要一种诗意的表达。”龙仁青说。

龙仁青

木叶亦关注到了龙仁青书中诗意的特质,他谈到,在这个机械与人工智能无限复制的时代,“保持大自然的灵韵、日常生活中的灵韵以及语言的灵韵”对作家而言是很大的挑战。龙仁青笔下准确的描写本身就提供了一种诗意,比如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太阳(藏语称“尼玛”),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启发我们对生命长度的思考,与此同时,太阳勾勒出万物的影子,仿佛也是它对世界的观照与思考,“诗意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应该和思结合在一起。好的文字能够勾起我们特殊的联想,扭转固有的见解,唤起我们的灵韵。”木叶说。

谈及小说中的民俗书写,黄德海认为,龙仁青笔下的藏地并不是奇观化的风景,而是日常生活的沉淀。龙仁青坦言,草原的生活赋予了他一些不同于城市的感知能力与生存体验,如黄德海所言,这构成了他写作中“结结实实的生命基础”。

木叶表示认同,就像龙仁青写到的藏族民歌那样,它沉淀着当地人长久以来文化习俗、精神意识,是“身体、精神、情感的多维组合”。

“抓住两个世界”

小说中,次洛不断“在路上”的情节设置对马健触动颇深,龙仁青亦坦言,次洛的一些经历带着自己生活的影子:窘迫地赶长途汽车上学,夜晚通过居住区时用烟、炮和绳子防狼和藏獒,这些真实的经历构筑了龙仁青写作的归处。

马健

木叶谈到,“在路上”的经典叙事不仅是一种经历状态的写实,也是自我完成情感教育和精神成长的历程。而在这部小说中,对成长的体悟落在了生命无常的教育之中,“独立面对这个世界,可能就是每个人最终的处境,这是小说给我们的思考,我们永远在路上。”

黄德海从写作的过程出发重新理解“在路上”的意涵。对于作家而言,写作其实就是在“书写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来回晃荡”。《福乐智慧》中有言:“我说了话,我写了书,我抓住了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并非天然地统一,写作者会在两个世界的交界处碰壁,逐渐将现实世界挪到书写的世界中。这个不断完成自我拯救、调和和成长的过程是更大的“在路上”。

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读者来说,可可西里陌生的地貌环境也可以算作另一种世界,它重新引起了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黄德海认为,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人类生存是抵御自然的竞争,而随着技艺的发展,人们反而渴望回归自然,然而,我们回归的不再是“野性的自然”,而是携带着人类创造的“似真的自然”。对此,龙仁青表示赞同,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有时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他认为,人类首先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去主宰自然。

木叶将可可西里比作“围城”,柔美的想象和真实的危险赋予了它迷人的未知。从语义学来看,“可可西里”本身已然包含了丰富的指涉,人们在不断创造美丽神话的同时,也应该认清这座“围城”背后的绝境。

嘉宾为读者签名

思南读书会No.487

现场:戚译心

直播:庄清扬

撰稿:王瑞琳

改稿:郭  浏

摄影:迟  惠

编辑:陈思涵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4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