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文学心语

王小鹰:人类与大自然

2015年04月20日11:39 来源:未知 作者:王小鹰 点击:次

据史料称,距今7000年前,因大自然之力(江流和海潮的共同作用),在长江入海口淤积了高高隆起的土冈,那便是如今上海先民们最早的繁衍生息之地。

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典故,是跟古上海的自然风貌有关的:“华亭鹤唳”。虽然这个典故的来源比较悲惨,东晋陆机河桥兵败,被政敌诬陷而遭诛戮,临刑前,他叹息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后人以此典故来表达思念乡土,眷恋人生之情。东汉两晋时期,陆姓是江南名族,居住于古华亭,即是当今上海松江一带。据史称,当时华亭是块福地,冬温夏凉,形势佳胜。所以方圆数十里有鹤群聚,秋来春去,如白雪敝野,声遏行云。

苏东坡名篇前后《赤壁赋》,在《后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话:“……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苏子与友人泊于赤壁之下捕得大鱼,马上联想到松江的鲈鱼,可见当时松江的鲈鱼如何名满天下,亦由此可以想象古上海的自然风貌一定是平畴沃野,水网纵横,植被丰茂,翠华成荫。天空有鹤翱翔,河里有鱼潜游,那是一幅何等美妙的图画。难怪有《上海竹枝词》称吴淞三泖之地是:“何必求仙瀛海去,楚地亦有蓬莱岛。”

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在高楼大厦缝隙间成长起来的孩子,到哪里再去寻觅那桃花源般的旖旎风光呢?

城市化的进程也许是不可抗拒的。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立场上来看,上海从一个自然小渔村历经近千年的进化,逐渐发展成一个世界瞻目的国际大都市,这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伟大成果。

其实我们的先祖们很早就领悟了都市从来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文化繁荣发达的集中体现。史称:两千多年前,吴王阖闾登位后问策于伍子胥:“安君治民,其术奈何?”伍子胥回答:“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于是吴王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这就是有名的“阖闾大城”。而继后的越王勾践也根据范蠡“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的建议,把都城从山区迁到平原地区,筑了座“山阴大城”。

时光从远古渐行至近代,一百多年前,上海便因其地理位置的枢纽性重要性,交通的便利与顺畅,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城市已显雏形,并引起西方列强的关注与贪羡。至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成为向西方列强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崛起为集航运、贸易、工业、金融为一体的江南乃至全国的中心城市。当代上海愈是发展迅速,已可与巴黎、伦敦、纽约等等公认的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相比肩。这每每成为上海人的骄傲,甚至沾沾自喜。

那么,我们若是站在自然发展规律的立场上来思考呢?

人类原本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大自然赋予人类超出其它一切生物的智慧,所以在物种生存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人类对生存的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愈来愈精。于是人类毫不手软地砍伐树木,填埋河流,侵占飞禽们和水族们的家园。人类发明了砖瓦、水泥、钢铁以至各种各样新型的材料,筑起了一座座密如森林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人类为了生活的更舒适更便利,又发明了各种与自然规律抗衡的现代化工具,譬如用取暖器和制冷器抵御大自然四季的寒暑轮回;譬如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来缩短大自然的广阔与遥远。如今更有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已将整个地球密匝匝地紧箍起来了!

人类不仅侵犯了其它物种生存的权利,人类也正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着自身生存的环境。极地冰川的渐渐融化,四季气候的诡异变化,雾霾愈来愈密集地笼罩着我们的城市……然而人类早已被自身巨大的能量冲昏了头脑,小小地球已容纳不下人类的野心。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段话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阐述的。大自然的一切变化是有其一定规律的,是不以人类意志而转移的。人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行事,人和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反之,人类则要自食其果,蒙罹不可预料的灾难。

我们在飞速发展科学和经济的时候,是否应该叩问一下自己,人类如今所做的一切,是顺应了自然规律“应之以治”呢?还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应之以乱”了呢?

所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馆的消息是多么令人欣喜而振奋,特别是新馆的座址,是在上海最繁华的市中心,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寸土寸金之地。在当下处处讲究效益和利益的时代,不由得佩服决策者的卓有远见。

我并不想用宏大而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新馆的建筑多么具有山水园林自然生态的寓意,它的墙体又是如何表现出地壳形成和植物表层;又如何呼应了“人类的细胞结构”等等。建筑者的匠心是需要日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用心去慢慢体会而颖悟的。

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这座城市的腹地有这么一座自然博物馆矗立着,那便是对人类的一个警示。而它绿螺状的建筑外型更像一个安静的逗号,召唤着匆忙而焦虑着的城市的人们,停下来,歇口气,走进大自然,回头看看这个世界缓慢发展的路程,思考一下,人类在无休止的追逐竞争中,得到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

新馆中有这么一段解说词令人深思,抄录在此:“不管生命的样貌恢宏或渺小,生命的轮回长久或短暂,生物最基本的生存诉求,也蕴藏着最朴素的生存哲学。

让我们撷取自然界中鲜活的案例,聚焦物种间的攻防与互惠,物种内部的竞争与协作,解读世间万物繁衍生息的智慧!”

雷竞技官方版本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batiksumb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956
Baidu
map